预设之外,别有洞天襄阳市谷城县赵湾乡中心学校徐廷玖手机号码:13487147485三尺讲台,是陪伴我一生的地方。就在这块“阵地”上,我有过多少次的胜利,有过多少次的失败,有过多少次的和平谈判,已经无法记清。但是,给我启示,给我反思,给我动力的情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反而,愈来愈清晰。教师的课堂,是由预设和生成组成的。但是,预设并不是课堂的全部内容。因为,出人意料的东西,才会让课堂生成更精彩,更具魅力,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第二框内容“最后的胜利”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按照预设方案,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四个题目:1、哪些重要的战役成功,促成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日本法西斯为什么能够被打败?3、你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有哪些原因?4、请你为有效地避免战争,提二至三条合理化建议。几分钟过后,学生开始展示学习效果。每个小组请一名同学回答,非常的顺利,我也很庆幸。直到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正当我在总结学生勤于动脑,积极发言,并“程式”般地问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时,意外出现了。有一赵姓学生就问:“诺曼底登陆战”为什么被称为“thelongestday”?虽然“节外生枝”,我仍然肯定了赵财双的提问。庆幸的是,并没有给我造成“难堪”(因为,我提前了解过了这场战役的相关背景)。但是,在学生期盼的目光中,我得引导他们去理解:1、从战争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尤其的德国深陷战争的漩涡中,所以,每一场战争,都是在苦苦的煎熬中度过2、德军在苏联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决抵抗,好好再打一仗,也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战略3、这场战役对于盟军来说,也需要协调多兵种作战,每一步行动,都有周密的计划4、双方的气象分析家们,也都在等待于己有利的作战时机,尤其是这个时机难以把握,而选准时机,更是不能草率决定,难怪“诺曼底登陆战”也被称为“气象战”。尽管,在课堂上没有“顺利”实现“圆满”,但是,我相信,经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探究,效果远比预设好得多。教室,是学生与老师出现分歧的焦点,也是“异样声音”多发的地方。特别是公开课、汇报课、展示课,甚至是示范课等,执教者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无缺,常常是经过不断的“磨课”,可结果还会出现预设外的情景。怎么办?只好将分歧藏着、掖着,甚至是百般捂着,实在掩盖不过,就无奈地一带而过。其实,“分歧”和“不和谐”的声音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其想法总会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总会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甚至还可能暴露教师教学中的疏漏。正确,可能是模仿,错误就可能是创新。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善待错误,让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去比较分析,以纠正错误,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那么,如何正确对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设外”呢?一、承认“设外”对待分歧,许多教师视为飞来横祸,避之不及。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或接二连三“引导”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奉上”。或“堵”或“引”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其实,面对课堂上的“设外”情形,机智的教师就不会采取“搪塞”的方式,而是承认其存在。因为他知道,学生的分歧,不仅证明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阔性,还弥补了教师思维的缺陷,因此,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异议,并且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上的共鸣,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胜境。二、利用“设外”仅仅承认预设外的情形是不够的,还必须正确处理。如果,我当时的确无法回答,直接说“不知道”或者置“设外”于不顾,或者让学生在课余认真查阅资料,直到搞懂,那样就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阻断了他们渴望走向成功的道路。即使是自己不知,也要坦诚,课下及时补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预设外情形,有时甚至是“非常思维”,但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只有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才会收到惊喜。三、设置“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