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西双版纳概况一、基本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成立最早的自治州。西双版纳为傣语地名,傣语音译“西双”即十二,“版纳”即千块田,意译为“向封建领主提供贡赋的十二个行政单位”。全州国土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共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农场和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全州总人口106万人位于云南省东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其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遐迩,名列我国十大名胜风景区之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全州总面积19184.45平方公里,人口79.6万,下辖景洪市和猛海、猛腊两县。这里居住著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佤、瑶等十几个民族,其中傣族占1/3,汉族占1/3,其他民族占1/3。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069公里。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21℃。干季从11月至翌年4月,温季从5月至10月。终年无霜雪。年雾日达108—146天。景洪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1℃,极端最低气温2.7℃,常年适於旅游观光。西双版纳的基本州情可以概括为: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点的自然资源富集。西双版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平均日照1800-2400个小时、年平均气温18-20℃,是理想的避寒之地。热带、亚热带光热水土的丰厚条件造就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作为全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好的一块绿洲,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州有林地面积113.7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67.69%,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万公顷。在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国土上,有植物种类5000多种,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动物种类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博物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现有胶园358万亩。是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群落,境内六大古茶山有8万多亩上百年栽培型古茶园以及1700年树龄的野生型茶树,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傣药南药资源富集,傣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民族传统医药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北方人避寒过冬,东南亚傣民族寻根访源,海内外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天然氧吧、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二是以纯朴自然为特色的民族风情浓郁。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占总人口的34.4%,1979年我国最后确认的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有2.02万人。解放以来,通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孔雀公主》、《澜沧江边蝴蝶会》等电影、歌曲、舞蹈、文学作品,以及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关怀,使西双版纳的神奇美丽逐渐为世人所知晓。西双版纳各民族独特的民居民俗,多彩的民族服饰,众多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宗教文化、雨林文化、贝叶文化、茶叶文化以及舞蹈艺术、歌唱艺术、民间工艺等汇集成丰厚的民族文化。傣族的“泼水节”、“赞哈”、制陶和基诺族的大鼓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以与东南亚国家毗邻为特征的地缘区位优越。地处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互为毗邻,全州国境线长966.3公里,占全省边境线近四分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一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中、老、缅、泰四国已于2001年6月正式开展商贸通航。上湄公河航道的疏浚工作已结束,为国家5级航道,可长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从西双版纳出境,今年将建成通车。建成于1990年的西双版纳机场现已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