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百年茅台的历史传承历史积淀深制作工艺强茅台酒有着悠远的工艺、质量和地域品牌起源。在我国历史上,关于酒的最早的溯源,既有“酒星始酒”“上皇兴酒”的典故,又有“仪狄作醪”“杜康酿酒”的传说。人类酿酒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我国既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首创用酒曲发酵酿造粮食酒的国家。我国酿酒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茅台酒始于何时?当从赤水河酿酒的历史说起。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古称大涉水、安乐水,后为赤虺河,再后称赤水河,因沿岸土壤为紫红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红色而得名。“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是一条美酒飘香的河,也是我国历史记载的最早酿造美酒的地区。除了神奇的传说,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地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为此,清代著名诗人郑珍诠释道:“枸酱乃从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2000多年前的汉朝,产品不可能有品牌。但赤水河畔益部(茅台)所产的地域性酒类产品“枸酱”成为茅台酒酿造技术的起源,也应该有必然联系。可以肯定的是,茅台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产自茅台的所有美酒中,最好的当数被后人以地名冠名的茅台酒。在我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此时赤水河畔茅台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时期,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茅台当时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酿酒技术工艺。所产优质白酒顺赤水河入川后经长江远销,陆路则由马帮驮运翻山越岭销往贵阳等地。至明末清初,随着当时经济、交通的发展,仁怀地区的酿酒业已呈现出村村有作坊,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在此期间,茅台独有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以优质的贵州白酒品牌而闻名遐迩。“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清朝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次年工程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镇便成为黔北重要交通口岸。便利的水运不仅带来了盐业的发展,也促使茅台酿酒业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我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个时期繁忙酿酒景象的历史写照。茅台酒质量特别好,这是茅台地区在过去数百年间靠质量不断积累的产品诚信和品牌诚信。赤水河畔悠远的酿酒历史,茅台地区特殊的气彳唉、水质,独具匠心的酿酒工艺,早为古人所知并加以总结。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这段记载,准确地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制作工艺及生产规模,同时也描绘了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诚信行为。到了20世纪初,茅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酒品牌。支撑品牌美誉度的关键是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恒久保证却要靠生产者的诚信行为去维护。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数百年的孜孜以求,世代相传的茅台酿酒人坚持不懈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成就了茅台酒的高品质。靠质量最早走向世界茅台酒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成为享誉世界的3大名酒之一。茅台为我国赢得的荣誉,其实是世界对中国优质产品的肯定。我国的自主品牌成为世界的品牌,茅台百年诚信品牌的构筑,也从这一年开始在世界的瞩目下迈步,享誉全球的茅台也由此开始对百年诚信品牌倾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