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五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花好月圆话中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关于中秋节的传说。2.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关于月饼的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秋节的习俗教学难点:关于月饼的知识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主题的确定今年9月19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虽然中秋节还没到,但是,电视中的月饼广告已铺天盖地,而且各式各样的月饼也走进市场,同学们都知道中秋节吃月饼,但他们又中秋节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和学生一起确立了《中秋月儿圆》这一实践主题。二、活动过程:总时间:3周。总课时数:6课时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一)提出问题师谈话导入:同学们,9月份的最后一天有一个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对,9月30日是八月十五中个人修改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节”这三个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我想知道这一天吴刚和嫦娥也在饮酒庆团圆吗?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中秋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节吗?⋯⋯(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二)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1、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2、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3、班内交流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1)要研究的问题(2)怎样研究(3)研究的成果(4)人员的分工(5)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6)调查的方法:a、问老师、问父母。b、查阅图书或上网查找。(7)成果展示方式:a、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话中秋》。b、办《话中秋》手抄报。(8)月饼的种类和制作a、到商店去调查统计;b、去食品厂或询问他人,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9)学习制作月饼。开一个月饼品尝会。(10)中秋节习俗a、查资料。b、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c、向老人,询问,调查家乡中秋习俗,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11)中秋颂a、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诗文;b、自由创作。集成《中秋诗文赏读》小册子。(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思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由于教师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每个同学一封《致家长一封信》带给家长,阐述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如:探究“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汇报:我们回家先问了父母,可父母说得也不太清楚,只说过八月十五是用月饼和一些水果祭月神,传说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具体的他们也讲不清楚。我们想:还是我们自己查阅资料吧!于是我们又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去新华书店查阅图书;一组去王华家在电脑上上网查阅(因为人多怕给王华家里添麻烦,所以分成了两个小组)我们去新华书店查阅图书遇到了困难,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不知道从何查起,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们上网查阅倒很顺利,在百度搜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