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1.操作人员的因素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2.机器设备的因素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3.原材料的因素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2/9生质量波动。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4.工艺方法的因素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5.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污染程度等。为了提高制造质量,就要做好生产现场的整顿、整理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领导者和现场作业者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领导者要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质量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质量标准办事。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方面领导者要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质量的信息,了解生产现场和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然后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向现场的作业者传递,使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质量位置抓住提高质量的机会,找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领导者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质量状况,与现场作业者共同商议改善质3/9量管理工作。2.决策方面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抓住可以使制造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及时地制定出改进方案,组织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源去实现变革。当质量出现意外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进行决策,并同现场人员一起解决问题。3.协调与沟通方面现场作业者的质量意识与制造质量是紧密相关的。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只有少数领导者的重视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和组织全体现场作业者积极参与现场质量管理,改善现场的生产条件,树立生产优质产品的荣誉感,使强烈的质量意识成为广大职工提高工作和产品质量的自觉行动。质量意识是建立在全体职工素质基础上的。职工素质则需要通过科学教育和管理,才能得到整体的提高。三、建立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生产现场制造质量稳定合格的关键。它可以把各环节、各工序的质量管理职能纳人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生产现场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联系起来;把现场内的质量管理活动同设计质量、市场信息反馈沟通起来,联结成一体;从而使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有效地保证企业产品的最终质量。建立这样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