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自信的理由【给她一个自信的理由】第一次来访【个案概况】文文,女,初三学生。文文非常不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己的理想也是痴心妄想,感觉自己生活很空虚。平时和父母的交流并不多,有一个哥哥,以前与哥哥的交流还可以,但现在哥哥在外地读大学,离得很远,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很好地谈心了。当问及她有什么特长和优点时,她回答说,同学们都说她歌唱得好,但她却认为歌谁都能唱,不能算什么长处。由于自卑,她很害怕老师,不敢问老师问题,上课时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如果被老师叫到站起来时,头脑就会一下子变成空白,原来自己会的东西也什么都不知道了,就站在那里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因为这样,现在老师也就不怎么叫她回答问题了。与同学交往时,如果同学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即使自己很不想干,但也不敢拒绝,害怕别人会因此生气。【问题分析】从文文进入辅导室的动作和表情等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第一次来访时,她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上,没有靠在沙发背上,两脚并得很齐,两手放在腿上,低着头。这些肢体语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文的不自信。从文文对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的评价很不客观,也不正确。由于她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使她的情绪变得很低落。例如因为她某些方面的弱点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全班最差的人”等,这是一种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正是由于她这种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使她产生了自卑的心理。针对上述情况,我对她运用了合理情绪治疗的方法进行辅导,首先指明她的这种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因为一方面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向文文指出她的情绪困扰是由于她自身的这种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然后让她学会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帮助她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她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最后要帮助她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次成为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同时要求她尝试一些行为改变,第1页共3页主动去试着问老师一些问题,或当别人要求自己做什么而自己很不想做时,尝试拒绝,讲清自己的理由,让别人接受。第二次来访【个案概况】文文表示在过去的一周里,自己主动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但感觉还是很害怕,以至于老师讲了什么也没有听明白。另外,一个同学约她午饭后去书店买书,因为文文有午睡的习惯,不想去,所以拒绝了,但感觉同学很不开心。文文还诉说,感觉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时根本尝不出什么滋味,也不会有想吃什么的欲望。别的女生看到老鼠都会怕得要死,而自己却对老鼠无动于衷,一点感觉也没有。晚上经常会很难入睡,因为总会不自觉地要把白天发生的事在脑子里想一遍,然后才能安心去睡。感觉思维有时阻碍了自己的表达,明明想说这个但说出来却变成了那个。【问题分析】从文文反映的情况分析,她的问题比较细碎,但主要还是由于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了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有一些抑郁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还是鼓励她要形成合理的自我分析,树立自信心,引导她正确地认识自己,疏导她的抑郁情绪。针对文文目前的情况,只建立合理的信念和自我分析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将一些积极的想法和认识付诸实践。因此我又根据文文所反映的问题,与她一起商讨,共同制定了一个行为规范计划,共有五条:1.一周内至少主动回答问题一次;2.主动与路上碰到的朋友打招呼;3.主动参与一些体育活动;4.吃饭时有意识地去品尝一下菜的味道,选出自己喜欢的菜;5.继续主动尝试问老师问题,一周至少两次。对于上述几项内容,当每做到一点时,就及时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物质奖励。计划以书面形式写出后,请文文签名,一式两份,一份由她自己保管,一份由辅导老师保管。一星期之后再来分析实施的具体情况。第2页共3页第三次来访【个案概况】这次和文文交谈时,她显得非常轻松,文文说,她按照上周制定的计划,积极参加了体育活动,感觉很充实;主动问了老师几个问题,起初还是有点怕,但后来逐渐不怕了;主动与朋友打招呼,也觉得没什么。只有主动回答问题这一条还未做到。从她的话语方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