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二、思想教育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以后发展的基石。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中,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交流、斗争中逐渐成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也不断进步。三、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内外有关远古社会的知识,了解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2.通过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对比讲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的分析和理解。难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预习学案】一、原始人群1.主要代表(1)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是,距今约年。(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2.生产、生活概况:他们已学会制造和使用。二、氏族公社(一)氏族公社的开始(1)代表人类:距今约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中生活着。(2)生产生活状况:他们已进入时代,懂得人工。2.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1)代表文化:文化和黄河流域的文化,已进入到的繁荣阶段。(2)生产、生活概况人们已过着生活,进入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二)父系氏族公社1.典型代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时期,以黄河下游的文化中晚期为典型。(1)时间:距今约年。(2)生产生活概况: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的国家。2.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时期(1)炎黄部落构成后来的主体部分。(2)禅让制:、、时实行各部落首领推选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制度。(3)时代特征: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由向过渡的时期。【要点透析】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1)打制的石器被告称为旧石器,主要使用旧石器的时代被告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遗迹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占人类历史的99.8﹪。(2)磨制的石器被称为新石器,主要使用新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遗迹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文化。(3)氏族是基于共同劳动的需要而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原始人集团。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所代替,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妇女(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血统关系按照母亲(父亲)来确定;财产归母亲(父亲)血缘继承。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和男子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果。2.元谋人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不断进步,而生产工具是反映社会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人们过着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生活;金石并用时代人们进入早期文明社会;而铁器时代则进入封建社会。3.原始农业的出现及其意义在母系氏族公社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且进行了人工培育,最终出现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这就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人类的定居生活,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发展。●注意弄清三个“区别”①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②氏族公社和原始群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和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社会组织,定居生活。③父系氏族公社和母系氏族公社的最大区别在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贫富分化、私有财产、阶级区别和按父系确定亲属关系。●注意认识火的使用从猿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的层层灰烬,火烧过的兽骨、石头和木碳块,说明他们那时已经掌握和使用火了。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懂得人工取火。火的使用是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自然力,从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