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风家教提纲•一、什么是家训文化•二、家训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三、学习家训文化的时代背景•四、家训文化的历史•五、经典家训解读•六、民间流传家训俗语例举•七、传统家训在现代家教中的意义一、什么是家训文化?•以亲情为纽带,以家族(家庭)为单位,以共同从事社会劳动和共同创造生活、共同学习进步为基础所产生的,经前辈总结,后代相承、相传、且逐步总结、提炼、完善的一家之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此种模式的固化和保留,必将成为此一家之特色,即我们今天说的特定文化符号。此文化必然影响了这一个家族,且影响了接触他的其他家族。二、家训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一)社会价值(二)家庭价值(三)个人价值(一)家训文化的社会价值•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也是主要细胞,家庭稳定、发展、繁荣、文明;则社会稳定、发展、繁荣、文明•家庭→家族→乡镇→县→市→省→国家•家→国→天下•聚居而形成普遍社会价值→风土人情→风化习俗→社会风貌•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二)家训文化的家庭价值学家训重家教建家风荣家族——懿德国学研修班家训文化营营训(三)家训文化的个人价值三才之和(天地人之平衡和谐)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孝经》福慧双修,成圣贤之德(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学习家训文化的时代背景•2013年,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习近平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广大家庭都有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好家庭的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6年,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说:“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说:“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四、家训文化的历史•(一)远古源流•(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传承•(三)商汤周武时期的文化传承•(四)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家训•(五)首部系统性家训《颜氏家训》(一)远古源流•家训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华夏文明发源→氏族社会→部落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亲情为纽带,嫡庶相传的社会管理体系(二)尧舜禹时期的文化传承•尧传天下于舜,告诫之:“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舜亦以命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三)商汤周武时期的文化传承•“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商书·汤诰》•“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周书·太誓》(四)有史可考的中国第一家训•“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起以待士,尤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训子,事属“训词”,乃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相较可信的记载之一,“训词”后来也成了家训文化一种最主要的表达形式。(五)首部系统性家训《颜氏家训》•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陈振孙誉之“古今家训之祖。”•宋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世人。”•清人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说:“篇篇药石,字字龟鉴,凡为弟子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五、经典古籍家训解读•(一)《颜氏家训》选析北齐•(二)《钱氏家训》选析唐•(三)《温公家范》选析宋•(四)《内训》选析明•(五)《朱子家训》选析明末清初懿德家训文化研修班(一)《颜氏家训》选析•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