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信访秩序座谈会发言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各项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因各种利益关系交织而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并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通过信访渠道显现出来,导致信访数量持续上升,呈现出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正当诉求与不合法方式、多数人合理诉求与少数人不合理要求相互交织,集访为主个访不断、重访无止相互串连、择机上访全面施压、违法上访等特点,信访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应问题,规范信访秩序,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显得越来越重要。1、加大信访条例的宣传力度。各地区、各基层部门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宣传贯彻新《信访条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信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国家及答复信访条例的宣传不能只局限于对上访人的宣传,要扩大宣传面,使《信访条例》深入人心,以规范信访行为维护信访秩序。我们应该引导群众更多的地以书信、传真、电子信箱等表达诉求,减少信访人到政府部门的上访量,从而减少信访群众及政府工作部门的人力和物力。2、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态度。一些上访人员到相关部门反应各类问题时,可能本身就有怨气,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只是一味地推托和应付,甚至是找各种借口置之不理,那么不仅群众的意见会越来越大,而且会导致群众对政府信任度的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群众甚至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失去信心。因此,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人们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们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尽心尽责干好本职工作,在执行稳定的工作制度中体现人文要求,渗透人文精神,以领导出面和一张笑脸、一杯茶水去化解“偏激”。“本着解决问题的热忱”实实在在地对待上访群众,不以“拒绝”对待“无序”,以“简单”对待“偏激”,做到不厌其烦,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第1页共13页自内心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3、重视信访工作,增强群众意识,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3)、变单纯信访为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信访问题都看成是信访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信访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4、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信访重点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配备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强调解决问题应该一步到位,能够解决的要及时彻底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对群众讲清楚,防止因同一问题处置不当,引发群众重复信访。要完善基层考核机制,象考核经济工作一样考核社会稳定工作,把握导向,激励基层干部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5、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从源头上、体制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出台前,要深入调研,认真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力和支持度,考虑政策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