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不包括()。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完成性因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参见教材P129。2、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参见教材P129。3、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A、教育B、决策C、自然科学D、劳动资料【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参见教材P129。4、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下列不属于这三个层次的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精神世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参见教材P133。5、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人的独立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三种社会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参见教材P136。6、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与阶级构成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参见教材P140。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参见教材P140。8、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的是()。A、马克思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参见教材P141。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不包括()。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参见教材P147。1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是动力。A、改革B、发展C、稳定D、科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参见教材P147。11、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A、普罗泰戈拉B、德谟克利特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参见教材P148。12、我国古代,()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孟子B、荀子C、杨雄D、董仲舒【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教材P148。13、下列不属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的是()。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BC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参见教材P151、152。1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A、群众观点B、英雄观点C、名人观点D、伟人观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参见教材P153。15、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新的研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