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MedicalImaging湖北省郧阳医学院放射及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徐霖xulinst@sohu.com第一篇总论•1895年•德国伦琴(WilhelmConradRontgen)•X线诊断学是现代影像学的基础。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的范畴•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Radiology•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Tomography•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体层发射成像EmissionTomputedTomography•核医学γ-Scintigraphy•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影像诊断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以不同灰度表示的图像•影像诊断是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而作出的•不同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影像学需要提供诊断,但一般是推断产生的,不是最后的病理诊断第一章X线成像第一节X线成像原理与设备X线的产生•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靶而产生•加热灯丝产生的电子云在高电压的作用下由灯丝向阳极高速行进,撞击阳极靶面而发生能量转换•1%的能量转变为x线X线装置•X线管:真空二极管(灯丝、靶面、散热装置)•变压器:管电压40-150KV,灯丝电压12V•操作台:调节电压、电流、时间X线特性--一般特性•X线是波长为0.0006-50nm的电磁波•诊断用0.008-0.031A(相当于40-150KV的管电压)•具有电磁波的一般特性•软射线:波长较长的x线X线特性--成像特性•穿透性:管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是x线成像的基础。穿透过程中有衰减•荧光效应: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是透视的基础•感光效应:是溴化银产生潜影,是摄影的基础•电离生物效应:放射治疗和防护的因素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穿透性、荧光及感光效应•肌体组织之间的密度与厚度差别•穿透肌体的剩余射线使介质显影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具有一定穿透力的X线穿透人体组织结构•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密度与厚度的差异•穿透组织的剩余X线经过显像,形成具有对比与层次的影像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差异•高密度:骨骼、钙化灶•中等密度:软骨、肌肉、实质器官、液体•低密度:脂肪、气体人体器官的厚度差异•躯体厚、四肢薄•实质器官厚、空腔器官薄•成人肥胖者厚、小儿瘦弱者薄病变导致组织密度变化•肺部实质病变、骨增生等:组织器官的密度增高•空腔脏器含气增多、骨破坏等:组织器官的密度减低X线成像设备•球管及支架•高压发生器•操作台•检查床•影像增强电视系统球管•真空二极管:阴极钨丝、阳极钨靶或钼靶•管套及散热装置、支架变压器(高压发生器)•降压变压器供应灯丝12v电源,升压变压器供应球管两极40-150kv电压操作台•调节管电压、灯丝电流和曝光时间检查床影像增强电视系统第二节X线图像特点X线图像特点•黑白灰度图像反映组织的密度与厚度•是一个部位各个结构的重叠总和投影•锥形射线造成影像的放大•非点射线造成的影像失真、伴影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影像对比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不同产生的影像对比人工对比•向人体器官内或其周围引入一定量的密度与组织结构有差别的物质(造影剂或对比剂),使之与周围形成对比的方法,又称为造影检查X线检查技术•普通检查:荧光透视、摄影•特殊检查:体层、高千伏、软射线•造影检查透视Fluoroscopy优点•多方位、了解功能•简便迅速•费用低缺点•对比度清晰度低•缺乏客观纪录•受个人影响较大•影像增强电视系统和电脑图文处理系统可改善透视效果摄影Radiography•对比度、清晰度良好•永久记录•是x线主要检查方法•处理程序多体层摄影Tomography•以选定层面为中心,球管与胶片在曝光时向相反方向移动,获得选定层面的清晰影像,而非选定层面的影像模糊。•用于显示平片容易重叠的深部病变细节。高千伏摄影Highkvfilm•管电压120kv以上•去除重叠影像,显示较厚病变和肺血管纹理软线摄影•40kv以下,钼靶球管检查乳腺或软组织特殊检查-其他•放大摄影:物片距增大、焦物距变小•荧光摄影造影检查的造影剂•造影剂是引入体内增加器官组织与周围密度差别的物质•高密度•医用硫酸钡•碘制剂40%碘化油离子性碘水制剂非离子型碘水制剂非离子型二倍体碘水制剂•低密度:气体造影方式直接引入•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