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VIP免费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_第1页
1/2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_第2页
2/2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最近,我读了《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数学卷)一书,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一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呢?对于刚走上教学之路的我来说前面的路就像笼罩着一场大雾,我摸索着往前,可眼前总是一片朦胧,真的很希望温暖的太阳能驱散这场大雾,让我把眼前的事物看个真切。整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品味细节的精彩,第二篇教法的完美与遗憾,第三篇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读着那一节节经典课堂实录,一则则精辟点评,一篇篇精彩反思,好似在饱尝美味佳肴,受益匪浅。其实,归根结底,上好一堂课,还是取决于备课,更在于磨课,越磨越精彩。磨课能磨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细想一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谁能打保票说自己的每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教学语言……我们斟酌再三了呢?只有在磨课中,我们才会对每一个细节再三思量、反复权衡,在不断的试教——评教——再试教的磨课过程中,自己的体悟点滴积累,对教学内在的感受逐渐加深,对教学中蕴涵的规律逐步有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体验。正是这种磨课中经验的积累,促使我们经历了“初上讲台不知所措,听课磨课逐步成熟”的成长过程;也正是基于磨课对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中,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磨课这一有效途径;事实也最终证明,只要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身心地去磨出一节课,其前后的差别与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我记得第二次上校级教研课《分类统计》,这节课磨了整整1个月,从第一次的试上到后面的磨课,一次一次地修改,一次一次地添加。在第一次试上中,我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对简单的知识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重复讲解,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同时,整节课太过平淡,接受式学习,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投入的激情、参与程度绝对不高。试上结束后,师父直接指出几个要点:第一,导入的契合性不够,上课铃声一响起,学生还处于无意注意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仅凭着几句语音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效果应该不高,所以对于情境的导入,要真正的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既然要从动物运动会开始导入,那之前就应该从我们学校的运动会进行过渡。因为我们学校不久之前刚刚开展了运动会,学生对其还留有印象。第二,对于分类统计这个课题,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何为分类?何为统计?我没有做其他阐述,顺势而过。第三,对于数数、单位的强调过多,只觉得啰嗦、不利落。其实这些内容学生懂的,只需要简单点一下即可。第四,“合计”这个词语没有重视,忽略了这个重点。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着重利用“合计”,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判定我们统计结果是否正确。这点是最重要的,也是这节课的目的。第五在练习过程中,缺少对练习的设计,简单地针对题目进行提问,一问一答,毫无特色,没有亮点。根据师父所说,我也针对其修改。但是我发现,改来改去,仍然平淡。学生也只是听着我讲,整节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没有得到体现,传统式课堂,一味地灌输,太过失败。等到第二次试上,教研组长来听课。这下,我就有点慌了,开始紧张。没想到一开口提出,学生的回答让我措手不及,我就更慌了,不停地在擦汗因为很热。当然,试上的结果可想而知,效果真差。不仅学生不爱听,我也不愿意再讲下去了。我自己反思,一来对课本教材还没有真正的进入深究,到底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到底这节课让学生学到又是什么?惭愧自己的行为。二来,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为此,组长给我出了个主意,在整节课的后半部分加入一个“实践活动”,给一个安静的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课堂变得有生气。这样一来,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学习不拘泥于听讲,将难以活跃的教学内容输入新的思想,新的起点,新的理念。在组长和师父的建议下,我对教案再次进行了修改。这一次,我深深地进行了反思,进行了研究,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形式体现,学生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分类统计》这节课,难度不是很大,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理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