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党委书记竞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与党委书记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汇编党委书记竞岗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报经省委组织部批准,市委决定对出缺的区(市、县)党委书记、区(市、县)长和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分别进行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这是市委审时度势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权衡利弊后作出的重大决策,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举动。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方案,在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和省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和讨论,并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可谓用心良苦。市委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作出这样的重大决策?我认为有4条重要原因。第一,这是贯彻中央和省委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委,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了用人的六个导向: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进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舞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强调,要大力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多次指出,要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少农同志要求,要努力形成广纳贤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我在这里之所以引用这么多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市委开展公推竞岗和公开选第1页共23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拔工作,就是为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局面,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二,这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八字方针: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所谓民主,就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广阔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加权、选择权、监督权。所谓公开,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说不仅是财权、事权要在阳光下运行,选人权、用人权也要在阳光下运行。黑龙江“田凤山、韩桂芝案”涉及的几百名干部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公开选拔上来的。这说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能够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错用。在我看来,除了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其他能公开的都应该公开,选人用人的规则要公开、过程要公开、结果要公开。所谓竞争,就是要坚持优胜劣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是科技、文化进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的活力之源。有竞争,干部队伍才有活力。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合理规则下的有序竞争,是团结合作框架内的同向竞争,而不是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也就是说,是公平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出人才,增强一个地方进展的竞争力,增强我们制度的竞争力。所谓择优,就是给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舞台。干部优秀不优秀,最根本是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防止选拔干部出现不正之风,说到底,还是靠群众路线,过去讲苍天有眼,这个“苍天”,就是广阔人民群众。我们开展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在民主推举5个人的环节,在驻点调研、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领导能力测评5进2的环节,在组织考察、市委常委会讨论、市委全委会差额票决2进1的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八字方针,真正把“伯乐相马”变为第2页共23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赛场选马”,这从根本上避开了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从根本上避开了暗箱操作。第三,这是广阔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现在,人民群众在政治方面最不满意的有两件事,一是少数干部贪污腐败,二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致命的腐败。毛主席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假如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