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相关工作制度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治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及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院感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9、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2、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1页共22页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2、严格遵守《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5、科室配备数量足够的防护用品,所有的防护用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有关规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6、严格落实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7、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流程处理医疗废物。8、执行相应传染性疾病防护措施。9、定期体检,必要时给予预防接种。3、传染病报告责任奖惩制度1、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2、全年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先进个人给予200元年终奖励,科主任50元奖励。3、根据传染病疫情上报情况对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年终200元奖励。4、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者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并予以相应处罚。①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病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情节严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科主任负连带责任。②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科主任及责任人给予100元的罚款处理。③对累计漏报、迟报超过3例者,扣除责任人当月奖金,并通报全科,科主任负责连带责任。④全年发现传染病漏报超过5例者,给予科主任警告处分。5、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处理。第2页共22页4、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必须戴口罩。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检查每一患者后用速干手消毒剂擦试双手或者洗手。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固定一人一支,用后清洗,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