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编制人钱锋审核人王志勇使用时间5月22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核心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对生产的影响。2.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对生产的影响。【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4.陆地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5.陆地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图6.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①、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右图))A、自然带变化特点:南北方向更替(沿纬度变化方向或沿经线方向变化),东西延伸。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是主导因素)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C、分布明显的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尤其是非洲大陆。1/4整体性表现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例如,如河流中上游的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河流下流的洪涝灾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编制人钱锋审核人王志勇使用时间5月22日②、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右图))A、自然带变化特点:东西更替(沿经度变化或纬线方向变化),南北延伸。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如右图)A、自然带变化特点:沿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B、成因:高山地区,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热状况改变的影响(温度递减,水分有时增加有时减少)。C、分布明显的地区:低纬高山地区(亚欧、美洲)的高山地区,如珠穆朗玛峰(珠峰北坡自然带比南坡少主要是相对高度小)。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因地制宜。三、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差异8.影响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非洲、南美洲缺失寒带自然带)、洋流因素(澳大利亚东北、巴西东南、马达加斯加东海岸都是热带雨林带受沿岸暖流影响,这三个地区也有地形因素的作用如迎风坡)、地形因素(非洲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本来应该是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势高变为热带草原带)等。【课堂反馈】一、选择题森林号称“地球之肺”、“环境的卫士”,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其在环境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回答1~3题。1.东北地区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引起的后果,错误的是()A.便于发展种植业B.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C.旱涝加剧D.沟谷纵横2.从东北林区分布来看,该区适宜林木生长的条件错误的是()A.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C.水源充足D.土壤肥沃3.地球上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吸收人类排放的大量C02的能力减弱,温室效应增强,这就破坏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生产功能B.生物功能C.化学功能D.平衡功能4.下列线路,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现象组合正确的是()A.华北到东北——河流结冰期变长B.重庆到拉萨——夏季气温由低到高C.淮河以南到以北——暖温带过渡中温带D.黄河中游到上游——河水含沙量越来越多5.“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体现的是()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带性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读图,回答6~7题。6.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4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雪线南极圈南回归线赤道6010º(海拔高度)06千米90º20º30º40º50º60º70º80º北回归线雪线地球上的分布北极圈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