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共一千字。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地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做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相传,梁武帝时候,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多读些书。可是当时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开始,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命他将这一千字编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于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写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tiāndìxuánhuángyǔzhòuhónghuāng天地玄①黄,宇宙洪荒②rìyuèyíngzèchénxìulièzhāng日月盈昃③,辰宿④列张注释:①玄:黑红。《易·乾》:“天玄而地黄。”②洪荒:远古时代。③昃:太阳偏西。④辰宿:星宿译文: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广阔的天地形成于远古的混沌时代。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很有规律,星辰遍布于辽阔的天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宇宙诞生。都语出有典。•“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西汉的杨雄,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易经》说:阳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又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天辟地时,天是深青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混沌而无边无际。日月盈昃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辰宿列张星辰按一定的规则布满了天空。hánláishǔwǎngqiūshōudōngcáng寒来署往,秋收冬藏rùnyúchéngsuìlǜlǚtiáoyáng闰①余成岁,律吕②调阳注释:①闰:余数。历法纪年与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有一定差数,所以每隔数年必设闰日或闰月加以调整,使四季正常运行。②律吕:我国古代有阳律、阴律各六,合称十二律。阳六称律,阴六称吕。这里指用律吕来调和阴阳,使时序正常。译文: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秋天收割粮食,冬天储存于库。历法中有闰日闰月,乐律里有六律六吕配合十二个月来调节阴阳。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一年四季,寒暑循环变换,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历法上用闰月调整纪年,乐律上用律吕(音律)来调和阴阳,以求时序不至于紊乱。伏羲氏始创八卦伏羲氏是一位圣明的帝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为了总结出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他决心画一张准确的八卦图。为此,伏羲氏走遍了千山万水,但一直没有画出来。一天,他在河边遇见一只乌龟,乌龟见伏羲氏为画八卦图这么辛苦,就流着泪说:“你把我的壳拿去,照着它画吧!”伏羲氏见龟壳上正好有八条横划花纹,便照着龟壳的样子画,终于画出了八卦图。有了八卦图,人们就可以据此推演出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比如日月运行、四季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