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吸引的方式及护理主讲人:袁俊香定义及目的•呼吸道吸引:指通过吸引器和吸引导管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等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方法。•目的:•1、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2、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3、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培养指导用药呼吸道吸引的方式经气管插管吸引2经口鼻腔吸引1经声门下吸引4经气管切开吸引35经纤支镜吸引呼吸道吸引的流程有效的气道湿化2正确评估1有效的吸引4合理的体位35吸引后评估呼吸道吸引的原则•按需吸引、适时吸引的原则•适时吸引:主要指的是以下4种表现•1、患者有咳嗽、有痰鸣音•2、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3、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4、肺部听诊有啰音口鼻腔吸引护理口鼻腔吸引护理•1、吸痰管:宜选用较柔软的硅胶吸痰管,远端有侧孔、足够长度,避免选用质地较硬的塑料吸痰管,以免损伤病人的口腔黏膜。•2、吸引压力:一般为0.02~0.04Mpa,调节时注意以封闭吸痰连接管的末端为准。•3、吸引方法:将患者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插入吸痰管时封闭负压。先将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吸净,然后更换吸痰管,在患者吸气时顺势将吸痰管经咽喉插入气管达一定深度(约15cm),将吸痰管自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吸尽痰液。口鼻腔吸引护理•4、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以自己屏气时间来估算。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以免病人缺氧。•5、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需要使用压舌板的病人,注意不要使用经过反复消毒脆化的压舌板,以免折断在口腔内。如病人存在舌根后坠,吸痰管不易插入,可放置口咽通气道。02/17/25口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的护理•口咽通气管通过下压舌体防止舌后坠,支撑舌腭弓及悬雍垂,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从而开放气道,解除气道梗阻,此时可感到病人呼吸气流通畅,并减少了从口到咽喉部的解剖死腔,改善通气。口咽通气道的护理•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口咽通气道的护理•置管方法:正确的方法插入时应先清洁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抬起下颌角,患者保持平卧位或侧卧位。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另一种为反向插入法:通气管弯头向上向腭部放入口腔(可先用压舌板压住舌协助),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放置于口腔中央位置。口咽通气道的护理置管前舌后坠,气道阻塞•置管后舌后坠明显改善,气道通畅口鼻腔吸引护理•如口腔吸痰困难时,或神志不清不能配合者,可采用经鼻吸痰法(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在患者吸气时,平稳快速将吸痰管沿鼻道插至咽喉部,其深度约20~25cm。口鼻腔吸引护理气管插管吸引护理气管插管吸引护理•1、在气管插管上做好深度标识,即记录导管顶部距口唇的长度,并严格交接班。若以后刻度变短说明导管有•部分脱出,刻度变长说明有•下滑,应及时复位。•置入深度:一般成•人者经口置入22CM左右。调•整气管插管深度时先抽出气囊内气体,再移动气管插管,深度合适后再将气囊充气。气管插管吸引护理2、气管插管导管长度约40~50cm,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插入深度一般为套管下方1~2cm粗细适宜,一般吸痰管粗细不超过内套管直径的1/2。3、定时进行气囊测压: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35cmH2O,每4小时监测套囊压一次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02/17/25吸痰管•低容高压套囊•高容低压套囊气囊测压仪气囊测压仪操作方法:•1)使用前检测气囊测压表:用手按压鲁尔连接口,捏充气球茎,使压力值达到120cmH2O,保持2~3秒,压力值不下降。•2)将测压管的一端与测压表的鲁尔连接口相连,另一端接三通接头,关闭三通接头的头端和侧端,将气囊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