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渔船整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渔船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渔业安全事故和涉外违规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渔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XX﹞1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市渔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威政办发〔20XX〕16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目标全面整治海洋“三无”(无船名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渔船、脱审渔船和渔业辅助船,清理异地挂靠渔船,规范渔船标识管理,整顿渔船修造秩序,完善涉外渔船监管机制,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夯实渔船管理基础,确保我区渔业生产秩序、涉外渔船管理秩序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整顿内容(一)“三无”渔船整治。将我区符合适航条件的“三无”渔船纳入安全监管。限期审验脱审渔船。(二)异地挂靠渔船整治。对异地挂靠渔船,要限期过户到渔船所有人户籍地,明确船舶权属关系,落实渔船属地管理制度。(三)渔业辅助船整治。进一步规范渔业辅助船的建造审批,严厉整治渔业辅助船私自安装捕捞设施的行为。(四)涉外渔船整治。组织开展专业远洋渔船、赴朝鲜东部海域作业渔船、赴韩国专属经济区作业渔船的专项整治,重点检查ais和卫星定位设备的安装及正常使用情况,加强远洋渔船出入境管理,提高渔船实时管控能力,有效防止渔船违规进入他国管辖水域生产。(五)渔船标识整治。对所有渔船按省统一规范制装船名号牌,装配电子身份证,对船名标识不规范的渔船进行整改。三、方法与步骤(一)宣传发动(3月底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渔民进行渔船整治的宣传教育。要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第1页共7页震慑不法分子,教育渔民群众。要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和发动广大群众开展举报,确保渔船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预期成效。(二)自查自纠(4月1日—5月31日)。渔船所有人、承包经营人要按照省统一规范,逐项检查渔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整改。(三)审验清查(6月1日—8月15日)。由农经局组织,以镇(街道)、村(居)为单元组成渔船专项整治工作组,对辖区内所有渔船采取定时、定点的方式,逐船“对人、验证、登船”联合审验,确定渔船基本情况。农经局要会同公安边防部门对渔船船员持证(职务船员证书、船民证)情况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渔船要立即整改。(四)登记造册(8月16日—9月30日)。对审验清查完毕的渔船,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填写《“三无”渔船情况登记表》、《船证不符渔船登记表》(分捕捞渔船、养殖渔船、捕捞辅助渔船)、《近海捕捞渔船登记表》、《远洋渔船登记表》(分专业远洋渔船和非专业远洋渔船)、《近海养殖渔船登记表》和《捕捞辅助渔船登记表》,并将数据录入微机(电子表格)和全省渔船管理信息系统。对审验合格渔船,发放由省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审验合格标识,张贴在驾驶室玻璃右上角。对经审验达到监管要求的“三无”渔船,由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边防部门分别发放相关证件。(五)集中处理(10月1日—11月30日)。对审验不合格渔船,根据不同情况由农经局开具《禁止离港通知书》或《查封(扣押)通知书》。对“三无”渔船、拒不服从管理继续从事捕捞活动的养殖渔船、渔业辅助船,按照无证捕捞有关规定没收渔船,对其他渔船按照本方案要求依法进行处罚。公安边防部门对违反《省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的渔船和海上治安、刑事案件依法予以查处。(六)总结验收(12月1日—12月20日)。各镇、街道办事处要于11月15日前,将本辖区渔船专项整治情况书面报农经局,农经局要于11月2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书面报第2页共7页区管委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政府将组成考核组,对我区渔船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四、措施与要求(一)“三无”渔船整治1.工作措施(1)对审验清查出的“三无”渔船依法扣押,由渔船所有人户籍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镇级人民政府实施跟踪管理,确保渔船在扣押渔港停泊,不得出海作业。对继续从事海洋渔业生产的,查获后依法予以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