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谈一些破解留守儿童心理之困的辅导方法。1、关心爱护,让留守儿童沐浴亲情班主任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对那些小学生、低差生等弱势群体要关爱,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更要关爱。关爱是作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尤其需要教师无私的爱,关爱留守儿童是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严而有度。2、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心态阳光班主任要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阳光心态专题报告、理想信念及感恩教育主题教育等途径,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阳光心态,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教育留守儿童正确认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遇到的挫折、困难,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自信地踏上校园及社会的阳光世界。3、建立友情,让留守儿童勇于倾述常言道:“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粗暴急躁,更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教师要学会和留守儿童做朋友,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任何学生人们常说,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谈心,其实和学生相处也是一样的。实践证明: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他们更需要的是朋友与留守儿童做朋友,就可以与之平等的交谈,就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可能贴近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走进孩子心灵,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4、对症下药,让留守儿童正视挫折留守儿童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知心姐姐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首先,换个角度,审视挫折。遭遇挫折最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但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看待挫折,就会产生积极作用。比如考试中有几道题目做错了,可以引导留守儿童这样想:这几道题目是我复习中的盲点、漏洞,把这些知识点弄懂,下次不就少了一个失误吗?从挫折中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其次,充满自信,战胜挫折。只要有自信,就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和挫折。第三,自我调节,心灵快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变化,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和提醒他们追求快乐。压抑苦闷如果长期郁积心头,会让人意志消沉甚至性格扭曲。有不良情绪时,引导留守儿童找老师、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倾诉将不良情绪排遣宣泄;或者放正心态,不和别人攀比,自我宽慰。第四,适度“移情”,放松自己。留守儿童遭遇挫折后,如果情绪比较差,引导他们通过听钢琴曲或轻松欢快的歌曲、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适当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放松他们的心情,宣泄他们的压抑情绪,给其带来一份好心情。5、扬长避短,让留守儿童自信成长留守儿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扬长教育,充分展示留守儿童的特长,从而使留守儿童不断进步成长。要分析留守儿童的智能结构,根据学生的智能的组合特点,促进优势智能的展示和开发,并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的关系,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6、授之以渔,让留守儿童掌握秘诀古人云:“送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向留守儿童指导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向其传授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会与人共处;向其讲述基本的生活技巧,学会生存;而且要向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学习、实践、反思、创新,让留守儿童掌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