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由于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出现频率尽管较低,难以预料,表现为一定的偶然性,但又是往往不可避免的。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它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教学现象,势必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和重视。一.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分类1.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绝大部分由学生引起。这又可分为因学生特有年龄特征而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造成的和因学生调皮捣蛋为了表现自己造成的,还有一种是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试探老师的反应和能耐造成的。2.由教师引起的偶发事件由教师引起的偶发事件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比如有些教师把问题讲解错了,或是说错了话,写了错别字,忘带备课本,或在学生哄堂大笑中发现自己衣冠不整等。3.由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这样的偶发事件大部分始料不及。比如教室外的突然喧哗,突然天气大变,有人闯进课堂闹事等。二.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1.预防为主偶发事件也有规律可循,有其必然性。教师应该对其规律性进行研究,做到防范未然。一有苗头,就加以止制。比如对那些比较突出的学生重点防范,严加注意。教师应“明察秋毫”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迅速判断偶发事件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高度的责任心在处理偶发事件中教师要以爱心为准则,要在偶发事件中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与责任心,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学生的思想动向,并抓住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3.冷静果断面对偶发事件,沉着冷静,行动果断谨慎,方显教师本色,切忌急燥冲动,感情用事,不然的话只能让事态更加严重。4.把握分寸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把握一定的尺寸。任何教育措施和手段都有一定的范围,比如情感的流露,措施的宽严,批评语言的措词等。同学们只有灵活机智灵把握这个“度”,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三.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从宏观上看,可分为“热加工”和“冷处理”两种。所谓“热加工”就是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趁热打铁,取得教育效果。“热加工”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但往往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甚至会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冷处理”是指教师对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等到下课或其它时间再来处理。“冷处理”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思考教育方案,冷静地去处理偶发事件。当然由于偶发事件成因的不同类别和复杂性,教师必须加于甄别,该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的就不该手软,该用宽容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就不必扩大事端,上纲上线反正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做到“眼睛一扫,了解全貌”、“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如果仅仅依赖自己的身份去压制,只能激化矛盾。因此老师应做到:1.巧妙应对,巧妙处理是指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运用一些机智的语言或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比如:某位语文老师发现学生注意力被窗外飘进的柳絮所吸引,因此,他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柳絮的飞舞状态来描述“飘飘悠悠”一词。2.幽默化解幽默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变尴尬为自然,让学生在笑中领会错误。俄国生物学家格瓦列夫在一次讲课中,有个学生学着鸡叫,引起同学们一片哄笑,他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说:我这只表怎么坏了,没想到现在还是凌晨,不过请同学们相信我,公鸡报晓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其实并没有时间概念。这就幽默地化解了尴尬局面。当然,教师一定要区别幽默与讽刺,讽刺挖苦学生决不可取。3.宽容处理,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宽容不是软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纵容和包庇。宽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灵魂深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