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到村任职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工作至关重要。并提出要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其素质,解除其后顾之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今年,该县选派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到复杂村任职的创新性做法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实践层面印证了全会有关决定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也显示了县委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为认真总结选派经验,了解掌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从11月5日开始,县委组织部组成专门调研组,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到选派干部任职的乡镇、村,采取与党员干部座谈、选派干部汇报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县选派干部到村工作进行全面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具体做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关键在村党支部,核心在村党支部书记。选好配强村书记,是农村发展稳定的关键环节。但是,部分村由于历史渊源、派系斗争、村级债务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些村的书记不是没人干就是有人干也干不好。对于这部分领富带富能力不突出,不能很好驾驭村级局势的村书记,因无合适的后备人选而不能及时调整,严重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县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打破“村人治村”模式,从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中选派了10名佼佼者到村任村书记。为选好能扛重任的村书记,县委制定了周密的选派干部程序,核心是严把“三个环节”。一是任职条件。选派干部必须思想政治品质好,处事公道,组织协调能力突出,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自愿到农村任职,达不到条件者绝不降格以求。二是组织考察。选派干部报名后,通过采取资格审查、与选派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干部群众座谈、组织民主测评等程序确定初选名单后,提交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三是双向选择。组织部将拟任职村名单提供给选派干部,由其选定自己要去的村,第1页共7页然后再征求乡镇党委的意见。这样,选派干部到了自己想去的村,乡镇党委也选到了合适的村书记人选。最后,10名离职不离岗的优秀科级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发展缓慢、村情复杂、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10个村担任村书记,任期3年。为激发选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委对他们做到了工作上激励、生活上照顾、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一是县委组织部负责对到村任职干部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办法,根据任职村的实际,确定该村的发展目标,半年汇报,年终考核,三年期满兑现任期责任目标。二是乡镇负责对选派干部的直接管理。实行季调度,听取选派干部工作汇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三是党员群众监督管理。选派干部要搞好民主管理,遇事同党员群众商量,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生活上照顾。到村任职干部由县财政每月补贴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增万元以上且年递增在20%以上的,拿出集体收入的10%奖给个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年终再给予一次性奖励。政治上关心。大张旗鼓地在新闻媒体上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在七·一、经济工作会等重大活动上隆重表彰。推荐优秀村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激发他们继续干事、创业、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主要成效选派干部到村后,攻坚克难,不辞辛苦,扎实工作,在抓好任职村稳定的同时,使各村的经济发展、民生状况、公共基础设施和班子建设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受到了任职乡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广泛赞誉。1、深入调研、掌控村情、理顺关系,确保了稳定。稳定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选派干部任职村都是矛盾突出,两委班子几近瘫痪,干群关系紧张的复杂村。选派干部上任伊始,就深入村户摸村情,察民意,虚心向乡村领导问计问策,谋求治理整顿复杂村的办法和措施,把大量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经过八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小厂镇的曼头山村、小河子乡大碱滩村、二道渠乡的大良底村、莲花滩乡莲花滩村、平定第2页共7页堡镇卡路村及西辛营乡狼尾巴山等10个村都较好地实现了班子稳定、经济发展、干群关系融洽的和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