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材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城镇化的社会内容之一,首先体现在人口居住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其次表现在人口素质要以先进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特征的现代城镇文明代替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为特征的传统农村文明,实现“农村人”到“城镇人”的转变。随着我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做好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使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是计生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将城镇化发展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1.全县基本情况。全县总人口14.8万,共21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2个。其中1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4个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17个普通二类服务站。2.2005年—2012年人口计生目标执行情况。按计生统计口径(2004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8年来,全县共出生人口10913人,平均每年出生136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平均为86.08%。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3.64‰。出生率平均为9.29‰。死亡率平均为5.65‰。8年来的出生性别比平均为103.9。二、主要问题1.违法生育增多,计生率逐年下降。随着城镇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分富裕起来的人滋生了违法生育念头,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使管理难度增大,现居地和户籍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违法生育有互相推诿的现象。从2005年—2012年人口计生数据可以看出,8年来,我县人口出生总数趋于稳定,但计划生育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推进城镇化与计生相关政策不能对接,矛盾增多。一是户籍改革与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不能对接。农民转移到城市的意愿和目的是在经济上获得比农村更高的经济收入,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对象为农村计划生育户,农民转入城镇后不能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二是户籍改革与计生免费技术服务政策不能对接。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第1页共2页康检查对象是农村育龄妇女和农村待孕夫妇,城镇育龄妇女不能享受免费服务;三是推进城镇化与生育政策不能对接。我县多数乡镇的村(组)属于边远山区,(全县三类区共262个小组,四类区共218个小组)按政策规定能照顾再生育二孩,但城镇不能照顾再生育二孩。这三点导致矛盾增多,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3.计生公共服务和设施落后,阻碍了城镇化进展。具体体现在一是计生免费技术服务网点少,规模小,不能达到市民需求;二是没有一所正规的早教、特殊教育学校,即使有了学校,但由于我县财力匮乏,工资福利低,也不可能引进和留住这一类专业人材;三是免费服务经费偏低,执行的是2002年标准,随着物价的上涨,群众享受技术服务,自已要贴不少钱;四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对夫妇要花费558元,而国家仅补贴240元,远远不能满足需要。4.推进城镇化中导致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增大。一是因为城镇化发展,离开户籍地居住的增多,社会抚养费征收调查取证难。二是因为乡镇征收不均衡,本县内户籍地不在同一乡镇的夫妇,多数都在离城较近的地区居住,但社会抚养费均愿交到征收较低的山区乡镇。三是因为“七不准”“四缓收”的实行,城镇化导致外出人口增多,而外出人口回乡都是在节假日或家中有事时,“七不准”“四缓收”又要求这个时期不能征收社会抚养费。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