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人文资源的调查研究一、调查背景1.问题的提出历史人文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脉的延续需要依靠历史人文作为载体来传递。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唯一性表现出历史人文具有独特的文化、科学、教育、美学价值,而不可再生性则表明今天的工业是不可代替作为历史人文的工艺的。但是,一些大城市却在致力于加快现代化的同时没有足够重视本土传统历史人文的宣传,以至于其作为城市记忆,慢慢在市民心中淡去。在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形势下,我很容易顺着建设新城市的发展潮流,把城市中的文化遗产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令作为“文物大国”的中国,成为历史沦为绝版的中国和传统成为绝响的中国。重庆,其历史人文的构成源远流长,雄厚深广。有以巫山古文化、铜粱文化和巫溪文化为代表的巴渝文化传统(或古文化);有以陪都遗址和抗战文学、艺术、绘画、戏剧等为代表的陪都(抗战)文化;还有以红岩革命遗址、歌乐山烈士陵园及其文艺作品为代表的红岩革命文化。而在直辖的十余年时间里,重庆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整个山城正朝着“高楼林立”的都市风貌发展。但是,作为精神文明之一的重庆自身历史人文却没有得到政府和市民的足够重视。在我的初步调查中发现,不少重庆本地人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知之甚少(尤其是年轻人),不少人都几乎不了解重庆许多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地点以及地名的来由,对一些具有民俗风情的手工艺活同样也了解甚少。虽然现在政府部门和一些此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有关重庆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几乎还处于空白,因而做这样的调研非常具有时代性与紧迫性。而在雄厚深广的重庆历史人文中,此次我选择重庆城区中的经典老建筑作为调研内容,调查城市居民对重庆经典老建筑的了解程度来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认知现状。重庆作为一座历史人文名城,保留下了不少向征重庆历史人文的经典老建筑,选其作为具体调研内容不仅对重庆历史人文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显得较为实在和具体。2.研究意义及背景“一栋老建筑,一处文化遗址,包容着城市的某种回忆,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不可再生。如若在城市化进程中,短视文化旧址和遗址的价值,就是背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尽管文化遗产发出的呻吟显得那么微弱,但这是可以穿透时空的历史回响。对这些地方进行拆迁时,通常采取图文资料保存,或者原样复建,很明显文化价值就将会巨额损耗,甚至消失。”重庆社科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琦说。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各地的开发浪潮使历史街区、特色建筑大量消失。面对这一紧急状态,对旧有《古都保存法》中未涵盖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一些城镇通过制定条例的方式先后开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历史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不仅反映在保护对象的扩大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对历史环境保护的物质价值的认识方面,以及对历史环境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价值理解与评价上,包括如何通过保护给地方城镇带来活力的问题等。重庆是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史的历史人文名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重庆形成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个性的地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重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庆虽有灿烂的历史人文,但是这种“城市记忆”正在现代居民脑中慢慢淡去。本课题从重庆城区内的经典老建筑为调研内容,作为突破口,深入调研居民对重庆历史人文的认知程度,不仅可以唤醒社会对城市记忆的重视,还可以起到提醒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城市历史人文。因此,对重庆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认识现状的调研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首先,本次调研可以弥补重庆当地在历史人文教育方面的一个空白,为政府机关掌握城市居民对重庆历史人文的认知情况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对于重庆推广自身的文化和实现重庆在提高自身软实力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通过本次调研可引起社会对此方面的重视,从而在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本土历史人文传统方面的教育。同时,让重庆本土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对于保护重庆本土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本次调研活动课激发重庆居民的本土情节,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