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进展学习班体会中医康复新进展学习班学习体会12月初,我参加了在XX市举办的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以及XX市中医院联合主办的“20XX年中医康复新进展学习班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康复协作组工作会议”。学习班内容很丰富,有很多亮点,对康复临床实践很有帮助,感觉受益颇丰,不虚此行,有必要给大家汇报一下,希望能对同事们有所启示。会议由国内康复界较有影响的中西医专家授课。如周谋望教授回顾了“脊髓损伤康复近40年的进展”,王宁华教授介绍了“上肢机器人在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许光旭教授的“神经阻滞的临床基础与应用策略”以及廖维靖教授的“痉挛的综合康复治疗”,介绍了有关方面的综合进展,有理论有实践,有图有真相,开拓了眼界。尤其贾子善教授“脑卒中康复中的几个问题”,均紧密结合临床,试举几例:如何把握脑卒中适应性恢复和内在性恢复的关系。如何确定脑卒中康复训练的策略:治疗性康复为主还是以预防性或代偿性康复为主。关于维持性康复:要多大强度,每天多长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否维持还是专门训练才能维持。康复治疗的组织传递方式上,是一对一训练好,还是小组训练或交替训练更好。再比如基本动作训练和其他训练的关系,老年人康复的注意点。等等。这些都是临床上需要正面回答的实践性问题。郭铁成教授提到了脑卒中康复的平台现象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如何突破平台现象,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和启发意义的。他还讲到下背痛(lbp)康复方面比较新颖的观点:认为lbp不仅仅要关注外周,应同时关注大脑皮质的变化。李廖沙研究员介绍了一种新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查方法: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仪,认为是“目前唯一能早期、选择性、定量检测感觉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及可重复性极高”。是目前临床sncv和sep、qst等检测手段不可比拟的。当然此次重点是介绍一种脑卒中康复的新方法-针康法,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下面对此做一简单介绍。简而言之,针康法就是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康第1页共2页复训练同时同步进行的一种康复方法。头穴丛刺调控中枢,康复训练从外周进行调控,是针刺与康复同步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选择于氏(于致顺教授)腧穴七区中相应的刺激区,采用从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针后捻转,200次/分,捻转5分钟,留针6-8小时,留针期间结合现代康复技术(pt、ot、st、认知、吞咽、心理、康复工程等)治疗。当然,其具体治疗方案是按照脑卒中三期六阶段(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以及brunnstronmi-vi级)的康复过程来制定的。此方法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唐强教授等创立,认为此法突出体现了脑卒中动态治疗、整体康复的优势。这种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中西医结合是优势,更是康复发展的必经之路。从此次会议可以感觉到,国内康复医学在迅猛发展,与国际差距越来越小,热点问题很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引用到会专家的共识,作为结束语。“康复既是一门学科,更应做为一种理念,贯穿到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领域以及整个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康复科应该担负起医院中心服务功能,服务于全院各个科室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为提高全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作用”。(门办罗道珊20XX年元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