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南徐新城幼儿园车春露2013.1.3在组织小朋友进行游戏活动时,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参与的主动性,我做了三颗粉粉的爱心,准备奖给提问最多的小朋友。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想发表自己的问题,我请了举手最好,做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起来提问。小朋友们有的问:“为什么花儿有那么多颜色?”有的问:“为什么小草会变成黄颜色的?”有的问:“为什么太阳是红红的?”有的问:“为什么……”各种各样的“为什么”,从孩子们的小脑瓜里一一蹦了出来。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们选出三名提问题提的最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分别选出了佳琪,壮壮,大帅帅。其实这三个孩子并不是提问提得最多的,但确实平时我和洪老师请起来回答问题次数最多的,接受表扬最多的,所以小朋友们就选了他们。而这次提问问题最多的小朋友,却并没有被其他小朋友选出来接受小红花。作为教师,我也知道把小爱心给这三位小朋友,有点不公平,但为了尊重孩子的选择,不伤害被提名孩子的自尊心,就把小爱心贴在了这三位小朋友的衣服上。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陶梦洁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好多剪好的小爱心,提到我面前并对我说:“老师,昨天您的爱心做少了,好多小朋友都没有,我和妈妈一起做了几颗,您把它们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吧!”我接过爱心,连忙感谢陶梦洁小朋友。可以想象的到,陶梦洁提了那么多问题而没有得到小爱心,该有多么沮丧啊!同时,我更感谢这位细心的妈妈,她及时地补偿了孩子在这里没能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关于陶梦洁小朋友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没有人喜欢天天被人批评和训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励的氛围中,对于他的错误和缺点给予原谅和激励式的纠正,而不是被批评和指责,那么他就会在肯定中不断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断取得进步。同理,如果老师对孩子处处看着不顺眼,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无意中就会把他的小缺点看作大缺点,小题大做,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点,会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道,讨厌自己,因而与老师发生情绪上的对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它常提醒我及时给每一个孩子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