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引领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感受江苏教育滦平县第一小学邓海荣2006年5月26日至6月4日,有幸参加了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第三次校长论坛,随市教研室张建忠主任一行参观了江苏省的夫子庙等六所小学,虽未深层访谈,同样感悟颇多,现把自己所见进行整理,所想与各位校长交流,在剖析中寻找发展契机,在借鉴中寻求创新发展。一、专家型校长的引领是实现学校发展并走向辉煌的决定因素。“有一名好校长,就会有一所好学校”。要成为一名好校长:首先,要成为学研型的校长。六所名校,六位名校长。透过他们从教的经历不难看出,他们的学历起点并不高,但他们在介绍学校情况时,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无不蕴含着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思想,学校的管理中、育人的工作中无不渗透着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支撑,深感他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的功底。他们学识渊博,积淀深厚。这是成为研究型校长之首、引领学校发展之基。太仓市朱棣文小学,是一所用科学家的名子命名的学校。38岁的校长王晓春智慧、稳健,洒脱的背后折射出丰厚的文化底蕴。目前,他正1在引领着全校老师进行“朱棣文”及“朱棣文精神”和《“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朱棣文祖籍太仓人,世界顶级物理学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主任和美国国家实验室主任)。他们从朱棣文的成长、成功、成才、成名的典型事例及畅谈教育的言论中去寻找人才的成长规律,感受其无穷魅力,以此来内化“朱棣文精神”,将“朱棣文精神”转化为教学行为、并着眼于内涵发展和精神建构。一所小学居然去研究世界著名科学家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是一种胆识和勇气,也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追求和超越。朱棣文小学在追求朱棣文精神的过程实现了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构建及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特别是王晓春校长在追求与超越中引领了教师的发展,带动了学生的发展、实现了学校的发展。朱棣文小学有一项制度:公假制度,即每人可请假一周在家从事研究写作、著书立说。而迄今为止,只有校长享受过此种待遇。足见其对学习研究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做科研型的校长。纵观几所学校,学校的发展史就是教科研的发展史。教科研支撑了学校的发展,而校长是教科研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程钢引领着教师历经五年进行2了《小学自主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出版了《走进自主探索》课题成果专著,无锡师范附小的“快乐教育”,玉祁中心小学的“整合教育”,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智慧教育”这些特色教育无一不是在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具体的工作指导中,经过学校工作的长期积淀、提升、凝练成为学校研究课题,即教育科学研究。夫子庙小学自80年代改革开放即从小学科学实验入手,到考试改革研究,到九五期间的五自能力的实验培养,再到如今的《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模式研究》在校长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以教科研为支点始终抓住了课题,延着“自主”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探索并日趋成熟。校长的办学理念带动着课题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着校长、教师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办学理念也因此不断得到提升。夫子庙小学的每一项课题研究质量都很高,他们的每一项课题做得都很实。他们将课题方案、计划落实到研究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把研究带入课堂,渗入到每一项互动与对话中;在具体的研究进展中,创新研究方法唤起新的研究行为。他们把课题做到了极致,做出了成效。一所学校教科研的历史就是校长思想的发展史。有思想的校长会引领着学校走3向发展的巅峰。朱棣文小学在校长王晓春的带领下,利用太仓独有的资源——朱棣文这一世界著名科学家,确定了《“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并潜心研究。王晓春校长在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朱棣文故事与言论后首先主编了《朱棣文》、《追求与超越》,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又形成了《成功伴我成长》的系列校本课程,并根据新课标目标的架构,划分为“基础篇”、“方法篇”、“态度篇”。每一课从朱棣文的故事说起,扩展到其他科学家,提升为对学生成功品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