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人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李文朴人机对抗指呼吸机的呼吸周期与患者不协调呼吸机呼吸周期四阶段•吸气触发•吸气过程•吸呼切换•呼气过程人机对抗的原因患者因素为最常见因素•见于发生呼吸衰竭的所有原因气胸肺栓塞•频繁咳嗽、疼痛、烦躁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原因人工气道因素•人工气道阻力增加痰液堵塞导管打折、扭曲导管末端贴壁气囊堵塞导管末端•插管过深•气囊漏气•意外脱管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原因呼吸机因素•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呼吸机故障•气源、氧源故障•呼吸机管路故障人机对抗的不良影响•大量镇静剂的应用•呼吸功增加•肌肉损伤•通气血流比失调•动态过度充气•延误撤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人机对抗的识别和处理分析呼吸机波形•压力时间曲线•流速时间曲线人机对抗—吸气触发阶段•无效触发(ineffectivetrigger)•双触发(doubletrigger)•误触发(auto-trigger)无效触发无效触发的原因触发灵敏度的设置•触发类型压力触发流量触发•触发值大小无效触发原因呼吸机辅助水平的增大呼吸机辅助水平与呼吸中枢驱动无效触发的原因内源性PEEP的形成双触发•吸气峰流速过低•吸气潮气量过小•呼气切换过早误触发•触发过于灵敏•气道内形成痰液•管路中积水•管路漏气•心脏震动吸气触发阶段人机对抗的对策•改善人机协调性•尽量应用流量触发•尽量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外源性PEEP的应用人机对抗—吸气阶段•吸气流速设置•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人机对抗—吸气流速问题见于容控通气模式•吸气流速的大小•流速波形递减波优于方波人机不协调—吸气流速小scooped-out人机不协调—吸气流速过大人机协调性—吸气流速的设置峰流速的设置•偏小压力时间曲线出现scooped-out现象•偏大峰压报警•峰流速的设置根据正常的压力时间曲线•流速尽量选用递减波形人机对抗—压力上升时间问题见于压力目标型通气模式•反映压力上升快慢•间接调节吸气峰流速大小•改善呼吸功压力上升时间对呼吸功的影响人机不协调—压力上升时间•设置偏大•设置偏小压力过冲(overshoot)过早切换•压力上升时间的设置人机对抗—吸呼切换(cycle)阶段•切换偏早•切换偏晚偏晚晚晚早人机对抗—呼气切换的设置•切换偏早双触发呼气时出现两个呼气流速波形•切换偏晚主动呼气pressurespike•正确设置患者肺部病理改变呼吸机波形人机对抗—呼气阶段内源性PEEP(PEEPi)的出现和产生•呼气时间的缩短•吸气触发、流速、切换等参数导致的人机呼气不同步内源性PEEP的识别和测量内源性PEEP的处理•增加呼气时间•降低分钟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应用外源性PEEP•改善触发患者因素的对策•气道阻塞或分泌物过多:为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气道阻塞患者首先应予畅通气道,解除阻塞,加强湿化和吸痰等气道管理。对高热或通气量需求较大的患者,可适当加大湿化,防止气道脱水、分泌物干结、痰痂形成。对分泌物过多者,除加强抗感染和增加吸痰次数外,还需注意是否存在因导管变形狭窄或气囊问题造成的分泌物反流。•神志清醒的患者,对机械通气表现出恐惧和焦虑,情绪不稳定,疼痛以及对气管插管不耐受而出现人机对抗,此时向患者多作解释,使其放松并配合治疗,同时适当给予镇静、镇痛、抗焦虑治疗,促进顺行性遗忘,对ICU病房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非常必要。在镇静方案中,需控制镇静深度和使用时间,维持Ramsay评分在3~4分。一般每天中断或减少持续注射镇静剂(每日唤醒),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如过度抑制自主呼吸,痰液引流差,就会延长机械通气的时间。•支气管痉挛大多数发生在COPD患者,由于感染控制不力、解除气道痉挛治疗不足,使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增加、机体缺氧,导致呼吸肌疲劳,呼吸运动不协调,呼吸浅快,从而发生人机对抗。应及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局部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起效作用最快,一般5~15min可使气管痉挛得到明显缓解。但必须是在充分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药效大为降低。•严重时可改用压力控制型通气模式,适当加大FiO2。•气管导管固定不妥:可使导管下滑到一侧支气管,形成单肺通气,对侧肺不张;亦可使气管导管意外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