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民间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正因为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所以有句老话: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一)、原始农业的出现;(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三)、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四)、赋役制度的演变(五)、水利灌溉事业;1、条件: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以氏族为单位,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消费;2、耕作方式:采集经济→种植经济;3、耕作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4、种植结构: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5、生产工具:石器为主(骨器、木器、旧石器、新石器)6、耕作技术:刀耕火种一、原始农业的产生——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白虎通》卷二2、传说中“神农”具有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地位:农业是经济的主导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驾驭控制牛技术的掌握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木、骨、石原始阶段发展阶段二、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木、骨、石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骨器战国铁口犁汉曲柄锄汉代铁镰汉代铁铧青铜铲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二、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骨耜石斧远古耕作方式的演进“刀耕火种”(火耕)“以牛田”(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开始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二、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犁牛耕““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一种牛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一种牛耕方式。耕方式。一牛挽犁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的犁耕,始于东汉东汉,至今沿用……,至今沿用……唐代汉代春秋战国商周时期原始阶段发展阶段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曲柄锄、大镰、耧车二、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农具的变化耕作技术的变化石、骨、木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曲辕犁“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发达地区)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方式形成铁犁牛耕(普及全国)(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铁犁牛耕古代翻车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唐代曲辕犁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极易适应水田耕作。(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请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图一图二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产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