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3送东阳马生序VIP免费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1页
1/8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2页
2/8
23送东阳马生序_第3页
3/8
研发人:卢晓平顾斌单位:海安县海陵中学课案(教师用)第二十三课《送东阳马生序》(新授课)【理论支持】新课标指出“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通过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依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依靠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诵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美文,它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因此,本课文采用“四读法”(即初读、译读、导读、练读)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进一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自由发言。3.学习作者克服困难、潜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二、具体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要求能理解大意,归纳本文的重要语言现象。2.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宋濂的苦乐观。3.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宋濂的苦乐观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2.收集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名人故事。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两个成语,学生讲述故事内容。)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1石。(以此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写作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洪武十年(1377)辞官。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2.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一带)人,明朝文学家。幼年酷爱学习,家贫无书,常问藏书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坚持不懈,由此得遍观群书,学识渊博。著有《宋学士文集》。3.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三、初读,读准音(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1.顺畅读出全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嗜学shì叩问kòu叱咄chìduō皲裂jūn至舍shè僵劲jìng媵人yìng烨然yè皆被绮绣pī俟其欣悦sì以衾拥覆qīn缊袍敝衣yùnbì负箧曳屣qièxǐ右备容臭xiù2.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参照书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重点解释文中无注释的字。四、译读,明其意1.自主阅读:参照书下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勾划圈点,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2.小组交流:我读你译,你读我译,以直译为主结合意译,力求准确、通顺,翻译时,尤其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把握。3.交流答疑: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大家围坐交流。(1)一词多义以:以衾拥覆(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3送东阳马生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