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戏剧——歌剧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剧《洪湖赤卫队》,让学生对歌剧,特别是对中国歌剧有一个新的认识。2、能认真欣赏本课的歌剧选场,并随乐哼唱《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的唱段。3、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歌剧选场的故事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洪湖赤卫队》中的选曲《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并能演唱其主题,感受、体验歌剧的唱段,了解歌剧这一体裁的主要特征,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内涵和韵味。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了解歌剧,正确认识歌剧。教学方法:通过学校现有的条件,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互动、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对歌剧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表现和体验歌剧的魅力,从而对歌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材分析1、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歌唱为主,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17世纪传到法国,18——20世纪遍及世界各国。歌剧主要由序曲、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间奏曲、舞蹈等组成。我国歌剧的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探索阶段(1919——1944)的新歌剧,如:《扬子江暴风雨》、《麻雀与小孩》等。②奠基阶段(1944——1955),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新韵秧歌运动为起点的,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白毛女》是新中国歌剧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③深入探索阶段(1956——),其中《江姐》、《洪湖赤卫队》、《红珊瑚》等,其音乐语言及风格都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2、《洪湖赤卫队》是一部由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等编剧的六幕歌剧。该剧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1959年首演于武汉。19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歌剧艺术片,并在1961年举办的首届电影“百花奖”中获最佳音乐奖。全剧共分为六场:第一场《撤退》,第二场《劫枪》,第三场《搜湖》,第四场《越狱》,第五场《找党》,第六场《胜利》。今天我们欣赏的是第五场《找党》其中的《洪湖千里芦苇深》、《放下棒鼓,扛起红缨枪》、《大雁南飞》和《踏遍洪湖找亲人》唱段。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课前播放《洪湖赤卫队》选曲《赤卫队之歌》,导入新课歌剧。二、新课教学1、简介歌剧的起源及中国歌剧的发展。2、通过观赏电影《洪湖赤卫队》的片头,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3、播放《洪湖赤卫队》选曲《洪湖水,浪打浪》。提问:根据歌剧的剧情,歌曲表现了什么?4、听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提问:这首歌曲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怎样?5、重点听赏《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教学活动设计:①《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中的《洪湖水,浪打浪》与我们前面所欣赏的《洪湖水,浪打浪》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可讨论)②根据歌剧的情绪,在老师的指导下随钢琴有表情地哼唱歌曲的主旋律。③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并随音乐节奏感受旋律的韵味。6、听赏《看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提问:歌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有哪些?这是一段由韩英演唱的咏叹调,说白似的旋律,时而缓慢,时而急促的节奏,加上戏曲中紧拉慢唱的伴奏手法,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意志。三、课堂小结本节课让同学们认识了歌剧这种音乐体裁,了解中国歌剧发展基本历程,感受歌剧的魅力。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歌剧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