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艺术手法、语言特色考点风向一、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的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伏笔、照应等。(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评析手法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2013年高考,重庆卷、湖南卷考查了这一考点。规范答题一、分析小说艺术手法1.设题方式(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某段或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文章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2.答题思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重点把握描写(①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场面描写;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③细节、白描、工笔、动静、虚实描写)和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3)人称和叙述方式的作用。①人称。a.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b.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c.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②叙述方式。a.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b.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c.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d.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4)布局谋篇。①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②抑扬。指写作时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④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⑥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⑦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⑧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答题套路确认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4.思维角度(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结构安排;(4)修辞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也是高考常考点,2013年天津卷、山东卷考查了这一点。品味小说的语言二、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1.设题方式(1)某些语句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试分析某一词语或句子的语言表达艺术。(3)某一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19.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举例分析。(44分)分)20102010年山东《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