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章民事诉讼主管与管辖课件2023REPORTING•民事诉讼主管概述•民事诉讼管辖概述•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管辖权异议与处理目录CATALOGUE2023PART01民事诉讼主管概述2023REPORTING主管是指国家机关对特定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和司法管辖权,即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对民事诉讼案件进行审判和处理的权力。主管的概念主管具有法定性、排他性、专属性和统一性。法定性指主管的范围和权限由法律规定,排他性指主管机关对特定案件具有排他性的审判权,专属性和统一性指主管权属于国家,不得转让或放弃。主管的特征主管的概念与特征立法主管与司法主管根据立法和司法的不同职能,主管可以分为立法主管和司法主管。立法主管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特定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和管辖权,司法主管则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权和管辖权。普通主管与特别主管根据民事诉讼案件的性质和特点,主管可以分为普通主管和特别主管。普通主管是指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的主管,特别主管则是指涉及特定领域或特定当事人主体的民事诉讼案件的主管。主管的分类只有确定了主管机关,才能进一步确定管辖的法院和管辖的权限范围。主管机关享有的审判权需要通过管辖权的行使来落实,管辖权的行使是主管机关实现其审判权的具体体现。主管与管辖的关系管辖是对主管的落实主管是管辖的前提PART02民事诉讼管辖概述2023REPORTING总结词管辖是指法院系统内部确定各级法院之间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详细描述管辖是法院系统内部对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划分,目的是确保各级法院能够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合理确定受理案件的范围,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管辖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的特点。管辖的概念与特征总结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管辖分为多种类型,如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等。详细描述根据法律规定的不同,可以将管辖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是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而裁定管辖则是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相关裁定确定的案件受理范围。专属管辖是指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地区的法院受理,协议管辖则是指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案件的受理法院。此外,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以将案件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以便各级法院能够更好地分工合作,提高司法效率。管辖的分类总结词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间内提出,并按照法院规定交纳诉讼费用。详细描述当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间内提出,并按照法院规定交纳诉讼费用。管辖权异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说明理由。如果当事人提出的异议成立,则受诉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如果异议不成立,则受诉法院可以驳回异议申请。在处理管辖权异议时,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管辖权异议PART03级别管辖2023REPORTING级别管辖是按照法院的等级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级别管辖主要依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以及诉讼标的额大小来确定。级别管辖具有法定性,当事人不得协议改变,法院也不得随意转移管辖权。级别管辖概述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有一定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上级法院管辖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各级法院的管辖权范围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级别管辖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抗诉等方式对级别管辖提出异议,请求变更级别管辖。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对于涉及多个地区的案件,可以由相关地区法院共同管辖,以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01020304级别管辖的变更与确定PART04地域管辖2023REPORTING地域管辖概述地域管辖是按照各法院的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