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了北宋造纸业发达B.商业的高度发展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D.北宋印刷技术先进2.清末洋务运动首领张之洞也是一位联语大家,其联语收入《联语存录》。其中一对联为“经纶天下,衣被群生”。题此对联的对象是A.汉阳铁厂B.继昌隆缫丝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4.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A.工业革命的需求B.资本主义进一步殖民扩张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7.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某种炼钢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坚紧,生铁安置其上…洪炉鼓鞘,火力到时生铁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该炼钢工艺最早出现于()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8.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史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D.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9.《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10.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有关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阅读《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表》。对统计表的解读有误的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促进了商办企业发展B.洋务企业资金较雄厚,但数量少,说明其规模大C.外资企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压制民族企业发展D.商办企业资金少,数量较多,说明其规模较小1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民主独立13.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洋务运动的推动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14.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洋务企业的诱导15.商业广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很活跃,1953年以后业务骤减,日益萎缩,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告事业发展陷于空白,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A.计划经济的影响B.经济困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