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习目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材整理1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1.背景(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3.代表人物及作品(1)彼特拉克①代表作:《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②主张: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③地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薄伽丘①最著名的作品:散文故事集《十日谈》。②《十日谈》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3)评价①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②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教材整理2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1.概况最初出现在德意志,后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2.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3.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序幕: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②主张a.核心内容是主张信仰上帝和耶稣即可得救。b.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2)加尔文宗教改革①代表作:《基督教原理》。②主张a.主张“信仰得救”。b.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神学学说。4.影响(1)进步性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2)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正确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探究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史料解读史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史·近代史编》抓住句中转折词“并非……而是……”,理解中心句“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史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通过关键词句“受上帝的委托”“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得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实质。【提示】特点:资产阶级用古典文化为现实政治服务。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2.史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宗教改革主张?【提示】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史论拓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比较项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同点背景(条件)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斗争的矛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