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_第1页
1/2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_第2页
2/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随堂演练岳麓版必修11.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D)A.导演的创作手记B.历史学家的访谈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解析】研究历史现象的真实性,最可靠的证据是历史文物;A、B、C三项都具有主观性。2.(2017·杭州)上海公共租界《警务报告》称,上海张园于1911年12月30日、31日和1912年元旦举行游园会,节目有文明戏、滑稽、女声歌唱、日本舞蹈及魔术。每日平均有千人前来观看。入场券每张1元,全部收入均移作革命经费。这体现出人民支持(C)A.兴中会B.袁世凯C.革命势力D.清政府【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和“全部收入均移作革命经费”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了人民支持辛亥革命,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A、B两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3.下图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B)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解析】依据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应选B。4.(2017·山西联考)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D)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政体缺乏相应的社会及群众基础,即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故选D项。A、C两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新政体”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爆发后建立的政权的阶级性质,选A项;B项与本题不能成立正确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错在“主力军”;D项“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因革命后经济发展较短暂、政治掌权更短暂,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并没有实现,排除D项。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C)A.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行动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D.取得了反封建的彻底胜利【解析】材料中信息体现了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专制主义向民主主义过渡的转折点,这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在于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随堂演练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