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5氨和铵盐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解析:NH3与HCl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因NH3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NH4Cl固体和熟石灰的方法来制取NH3,C项错误;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用液氨作制冷剂,D项错误。答案:A2.检验氨气可选用()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氨气的性质,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所以可以使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进行检验。答案:D3.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水中的溶质是NH3·H2OB.氨水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解析:氨水中的溶质是NH3;氨水中存在以下反应:NH3+H2ONH3·H2ON+OH-,故氨水溶液显碱性,可知B、C项正确;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答案:A4.1L0.1mol·L-1的氨水中所含溶质及对应的物质的量为()A.0.1molNH3分子B.0.1molNH3·H2O分子C.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共0.1molD.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及N共0.1mol解析:根据氮原子个数守恒很容易得出:n(NH3)+n(NH3·H2O)+n(N)=0.1mol。答案:D5.能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A.HCl和CO2B.NH3和COC.O2和CO2D.N2和NO解析:要利用该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所选气体必须易溶于NaOH溶液或易与NaOH溶液反应,B项中的CO,C项中的O2,D项中的N2和NO都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A6.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圆底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圆底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圆底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答案:D7.有关铵盐的性质正确的是()A.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B.受热时分解,都有NH3产生C.与碱共热时不一定产生氨气D.都能与酸反应解析: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铵盐受热时都易于分解但不一定产生氨气;铵盐与碱共热一定产生氨气;铵盐不一定都能与酸反应。答案:A8.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答案:B9.在四片玻璃片上分别滴有下列溶液,当氨气靠近各玻璃片时,有白烟产生的是()①浓硫酸②浓磷酸③浓硝酸④浓盐酸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③④解析:有白烟生成是由于挥发性的酸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发生了反应。答案:D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氨水显碱性,溶液中只有OH-,没有H+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D.在反应NH3+H+N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解析:A项,液氨由NH3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而氨水是NH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氨水呈碱性,溶液中既有OH-又有H+,但c(OH-)>c(H+);C项,NH3与HCl气体相遇产生白烟,没有雾生成;D项,NH3+H+N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11.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A.氨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氯化氢解析:气体M用干燥管干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有防倒吸装置,可知气体M密度比空气小,且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符合此条件的气体只有氨气。答案:A12.下列不是铵盐所共有的性质是()A.都易溶于水B.都是无色晶体C.受热都易分解,生成氨和相应的酸D.其溶液和NaOH溶液共热时,放出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答案:C13.用一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圆底烧瓶后,圆底烧瓶内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