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选择题1.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势,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选D项。2.“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该材料出自毛泽东哪一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可知,毛泽东以是否支持革命作为划分朋友和敌人的依据,指出支持革命的是同盟军。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状况对革命阶级进行划分而阐述的思想,选A项。3.在土地革命时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策略转变的文献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新民主主义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解析:选B。土地革命时期指1927-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策略的转变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提出,相关的文献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解析:选B。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5.抗战胜利前,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共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A.人民民主理论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解析:选C。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符合题干中“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和“抗战胜利前”的信息。6.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C.“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毛泽东同志的诗词的了解,需要有较好的掌握。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率领红四军将士第二次入闽,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起红色政权,写下了A项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的壮丽豪迈诗篇。B项是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项是毛泽东同志于1943年为悼念国民党将领戴安澜所作的诗。D项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毛泽东作的《七律·长征》。7.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