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说课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第55—56页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会用加法解决求和或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也已经会用减法解决求剩余或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此类实际问题,就能更全面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加深对这几类实际问题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标准》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体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解决求去掉多少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求去掉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会正确列式计算解决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求去掉多少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二、说教学方法新课标把应用题改成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解决问题与应用题相比更贴近于生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式,或多个信息中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本节课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直观地表示出来,让孩子们根据直观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组织孩子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性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贯穿课的始终,让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摘苹果,一方面激励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把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贯穿其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亲身感受数学的价值与无穷的力量。三、说教学过程1.找准起点,复习导入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开课就让学生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抽象的知识是学生最不擅长的一种思维方式,要让学生理解例题的数量关系,光靠嘴巴说从总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抽象且枯燥,课前我就剪贴好与题目响应的桃子,借助于直观图形来降低例题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在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后,我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以及“摘苹果”的活动,把课堂知识向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和深化,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