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6、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感染监控医生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的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2、督促本科室医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漏报病例及时补报。3、定期向科主任报本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动态,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除上报科主任外,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4、督促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5、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做到标准预防。如发生感染时应接受合适的治疗,采取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他人,特别是病人,讨论解决方案,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感染监控护士职责1、在护士长和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指导下,监督指导护理操作工作中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常规的落实情况。2、负责护士在工作中的防护,做到标准预防,如发生护士被针刺伤等感染事件时,将感染情况进行登记并接受合适的治疗,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第1页共8页3、负责医疗废物的管理,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与登记,及时统计上报医疗废物产生数量。4、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发现病人出现任何感染的征兆时,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督促医师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防止漏报。5、负责紫外线消毒及监测诊室、治疗室、换药室的细菌培养,记录监测结果。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母婴同室的医院管理制度1、每一病区均应成立临床医院感染监测小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措施。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建立本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本,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的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患者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4、母婴同室应环境保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5、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相对集中,必要时转往相关传染病院。6、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不得少于一次,一桌一抺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7、病人的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应及时更换。8、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传染病人后及时消毒。9、呼吸辅助设施、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消毒。10、普通病人餐具、痰盂、便器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重复使用。11、具有传染性的体液如结核性胸、腹水等须按比例放置第2页共8页消毒药,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倒入下水道。12、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13、疾病流行季节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1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灭菌。15、新生儿洗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拆褓与包袱应严格分台,避免交叉。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16、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较强的疾病,应及时隔离。17、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二、产房的医院管理制度1、布局与管理1)、产房、母婴室、新生儿室要相邻近,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便于管理。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分娩区号;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