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内江市高中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A(B.“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错。原文是“汉魏、两晋、晚明以及王国维推崇的”。C.“不如……完善”错。D.文中找不到“有我”即“真我”这一观点。)2.C(错在“共同特征”上,末段是阐明气性论和儒释道哲学的不同特征。)3.C(原文的表述是“除了作为历代文人骚客隐在的创作动机,这种人性论观念在两汉、魏晋与晚明还一度成为显学而风靡一时。”)4.B(“演奏员技艺的高下对戏剧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错。从小说表达的主旨看,演奏员“干净”的情感投入以及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真切传达,才是打动人心、获得成功的关键。)5.①热爱音乐,懂得艺术。吴大咖“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对音乐酷爱;“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懂得真正的音乐艺术。②坚持高标,严格要求。吴大咖“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对演员训练严格要求;对“匠气太重”、“充满了欲望”的音乐拒之门外,对“干净”的音乐赞赏、吸纳。③深入生活,执着追求。吴大咖采风中意外听到盲女孩“真干净”的笛音后“大喜过望”,具体指导这位“天才”练习演奏,使戏剧大获成功。(如概括出“尽职敬业”“爱惜天才”等性格特点,也可酌情给分。每点给2分,答对3点,即可给6分。)6.作用:①照应题目(1分)。结尾一段,照应了题目“笛音”,使结构更严谨(1分)。②深化主旨(1分)。艺术应追求纯净、自然、高雅的境界,急功近利的表演终将被生活摈弃(1分)。③进一步突出吴大咖这个人物形象(1分),体现了吴大咖执着追求纯净高雅艺术的特点(1分)。7.C(“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之说,于文无据。)8.A(B.文中并未提到“贵港经验”已经“在全国交流与推广”。C.“具有相同本质”错。D.“只要”的条件推断错。)9.(1)关键: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快完成智慧城市一盘棋的“顶层设计”(2分)。(2)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信息手段、人口规模、生态环境、民生需求、社会治安、交通运行等(4分)。10.D(谢安闻而喜之曰:“乃比古人之相马也,略其玄黄而取其骏也。”时谢安殷浩等,并一代名流,皆著尘外之狎。)11.C(郡制,始见于战国,据例句可以反推。)12.C(据“后遁既还剡,经游于郡,王故迓遁,观其风力”,知“王羲之特意到剡地迎接”错。)13.(1)为此,支遁回去特意利用时间给《逍遥游》作了注释,饱读经书的文人学者对他的见解无不叹服。(“是”、“旧学”、“叹伏”各1分;句意2分。)(2)当时的舆论认为,凭支遁的才学足可以辅佐朝廷、治理国家,他却洁身自好超尘脱俗,这就违背了“兼济天下”的儒道。(“以”、“经赞”、“拔俗”各1分;句意2分。)14.B(诗的第三句侧重怀古,第四句侧重慨今,进而交代了“怀古动悲歌”的原因。)15.(1)昔盛今衰之叹(1分)。诗人“怀古”暗示了昔日的繁盛,“五陵”“三晋”均笼罩在早秋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2页(共3页)的夕阳中,点明了今衰之悲(1分)。(2)飘泊流浪之悲(1分)。“十载重来”,飘泊天涯,体现了诗人江湖辗转的悲伤之情(1分)。(3)思归无计之感(1分)。“天涯归计欲如何”充分体现了诗人“无计归家”的无奈之感(1分)。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3)微斯人吾谁与归17.A(①改头换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乔装打扮: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②俯拾皆是: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容易得到。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③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可能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或可不容易接受。喧宾夺主:指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④牵强附会: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自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