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1(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导学号:32700074】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解析】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此事件为黄海海战,故选C项。【答案】C2.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答案】B3.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割台湾岛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答案】C4.19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解析】从民谣的时间和“不杀洋人誓不完”可判断这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的民谣。【答案】B5.法国政府曾经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解析】由“各国使馆……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可知,题干材料表达的内容最终写入了《辛丑条约》,故选C项。【答案】C6.《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可知D项错误。【答案】D能力提升]7.2017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6周年。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导学号:32700075】A.各国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解析】《辛丑条约》规定设立“使馆区”,由外国人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答案】C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解析】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影响可知,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③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恶劣影响,这两项均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不符,故选D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答案】(1)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