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年3月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年3月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年5月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年8月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年8月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解析: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分裂,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各政党均以实行共和,实行宪政为宗旨,这是辛亥革命推动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仅提供了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的情况,未提供民国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党的代表人物来看,并非所有政党均代表革命党人,故D项错误。答案:B2.下面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A.革命成为时代潮流B.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C.清廷统治岌岌可危D.革命党人广泛发动群众解析:题干未提及革命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A项错误;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清政府官员蒙着双眼去抓学生,真正的革命党却没有被抓,表明清政府腐败无能,故C项正确;题干未反映革命党人对群众的广泛动员,且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C3.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①孔子②徐光启③黄宗羲④陈独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要注意题干的时间,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①孔子④陈独秀。徐光启和黄宗羲都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由此开始,时间是在1895年;②安庆内军械所由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徽安庆创办;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时间是在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此开始;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间是在1842年。因此,以上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B项。答案:B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A.④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始而言技(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①正确;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④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②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错误,故选C项。答案:C7.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