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B.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2.“我们如今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A.《井冈山的斗争》B.《论人民民主专政》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5.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6.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7.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8.毛泽东于《湘江评论》中提出“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组建工人政党B.主张暴力革命C.呼吁社会改革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9.毛泽东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是近代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上台,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B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必然有一个由军事独裁发展到民主的曲折过程。C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