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八)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基础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主要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军事实力接近B[由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可知短期内不会发生“热战”,故B项正确;A项没有反映出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故排除。]2.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A.美苏两国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B[题干中并未提到美苏两国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故A项错误;题干中“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说明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故D项错误。]3.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华约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B[“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建立一个旨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4.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B[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大部分来自亚、非、拉美地区,无法反映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两极格局,但没有动摇美苏的霸权地位,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显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5.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不是与发展中国家结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的信息,故C项错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反映欧共体政治需求强烈,说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D项正确。]6.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A.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B.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D.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D[“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全球霸权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不能说明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及“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可知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没有出现平衡,故C项错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