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道题2分,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非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一特征?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自给自足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脱离2.关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3.“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耕稼一人。”其中的“工作之人”是指A.政府机关人员B.农业生产者C.贵族与官僚D.工商业者5.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6.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7.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8.“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个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荷兰D、俄国9.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新经济时代10.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11.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B.黑奴贸易C.发展手工业生产D.夺取海上霸权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13.右图为《公私合营江苏省南通市杂货业股票》,这种股票出现于A.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B.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C.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A.B.C.D.D.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4.右图是一幅于1958年绘制的农民壁画。画中的文字是“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导致壁画中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D.科技发展的巨大成果1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17.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