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班级1610/1611时间2016年9月13日课题§1.4.1(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过程方法:通过对问题的交互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重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备注一、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类比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情形,你能说说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吗?第1个乘数第2个乘数正数0负数正数0负数二、探究新知【问题2】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1)3×3=9,(2)3×3=9,3×2=6,2×3=6,3×1=3,1×3=3,3×0=0,0×3=0,3×(−1)=¿,(−1)×3=¿,3×(−2)=¿,(−2)×3=¿,3×(−3)=¿;(−3)×3=¿.【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规律:(1)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减1,积逐次减3;(2)随着前一个乘数逐次减1,积逐次减3.【追问2】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三个积应该是什么?【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特点: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正数乘负数,积为负;负数乘正数,积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问题3】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并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实施教学过程设计备注(3)(−3)×3=¿,(−3)×2=¿,(−3)×1=¿,(−3)×0=¿,(−3)×(−1)=¿,(−3)×(−2)=¿,(−3)×(−3)=¿.【追问】你能总结出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的法则吗?法则:负数乘负数,积的符号为正,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问题4】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你能举例说明吗?三、应用新知【例1】计算:(1)(−4)×5;(2)8×(−1);(3)(−38)×(−223);(4)(−3)×(−13).总结:1.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一个数乘以−1得这个数的相反数;3.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以便于约分.【例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9;(2)−23;(3)−0.5;(4)315.总结:1.a(a≠0)的倒数是1a;2.求倒数的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使分母中不含小数或分数.【例3】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四、课堂练习课本第30页练习1,2,3.五、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或疑惑!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第16页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