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井田制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最能表明()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B.西周的分封制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在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也在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主要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中央集权制度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4.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5.《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中外朝制6.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7.秦朝时李崇任陇西郡守,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下列与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免B.是陇西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有权任免辖区内所属官员D.陇西地处秦朝的西部边疆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9.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史实是()A.废分封,行县制B.废丞相,设内阁C.实行刺史制度D.推行行省制度1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认为“海内新定,同姓寡少”,为了“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柳宗元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秦朝灭亡是由于未实行分封制B.秦朝灭亡是由于实行了错误的地方管理制度C.西汉统治者正确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D.柳宗元认识到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12.《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三省长官皆为宰相②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③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④宰相不被重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1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16.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刺史制度B.科举制C.编户制D.察举制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运用。“春联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