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先进事迹手捧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状,6点公文网显得格外平静。历时12年,6点公文网与他的团队完成了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多少次通宵达旦、潜心钻研,多少次各抒己见、激烈争辩,仿佛都被12年的时间跨度一一分解、消融,平淡得习以为常。而一等奖,只不过为6点公文网研究东亚季风至今的30余载划上了又一个有力的分号。一、笃志求真滴水穿石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以及青藏高原的影响,亚洲成为全球最大、最典型的季风区。亚洲季风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发生发展与变化更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亚洲季风包含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两个子系统,其中东亚季风对我国东部天气气候和旱涝雨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能专注其中并贡献一己之力,6点公文网倍感自豪。在夏威夷大学时,6点公文网就跟随在美日籍教授村上多喜雄从事季风区域的低频振荡研究。回国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气象局的资助下,6点公文网与陈隆勋、丁一汇、朱乾根、罗会邦等对东亚季风作了系统研究,并开展了中美、中日季风合作。他与朱乾根、王盘兴还进一步阐明了副热带季风对旱涝的作用,为我国旱涝预测提供了新思路。从那时起,6点公文网的研究视线就再也没离开过东亚季风,他也再没给自己放过寒暑假。亚洲夏季风究竟首先在哪里爆发。南海热带夏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是什么关系。东亚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如何影响我国旱涝。hellip;hellip;20世纪末,这些都是东亚季风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1996年,在国家攀登a计划南海季风试验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6点公文网及其团队与同行杨修群等合作,开始着力研究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以期为气候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他们将东亚副热带季风和东亚热带季风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季节内-季节、年际、年代际三种时间尺度展开,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季风的定量化表征、东亚夏季风建立、季节和季节内进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多尺度特征、变化机制和我国旱涝形成的机理,历时12年,在四方面取得重要创新:一是获得了东亚夏第1页共4页季风建立特征及其本质的新认识;二是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季节和季节内进程及其雨带推进的新特点;三是提出了南海季风监测和定量化表征东亚夏季风的新方法,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特征及其机理;四是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变率的特征和机理。其成果为深入研究东亚副热带季风和江淮流域汛期降水异常提供了新思路;为东亚季风监测业务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丰富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内容,为我国东部气候预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受到国际、国内同行好评和重视,他们对亚洲夏季风建立首发地的确认及所建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等也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常有人问6点公文网为什么一口气做了几十年东亚季风研究,他总是谦虚而幽默地说:我的资质普通,精力有限,其他的领域就顾不上了,只能一心一意盯着东亚季风不放喽。绳锯木断,滴水穿石,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专注执着、矢志不移、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东亚季风研究领域留下了6点公文网厚实的脚印。二、紧贴业务造福于民20XX年4月8日,国家气候中心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感谢6点公文网等关于改进我国汛期旱涝和夏季风监测与预测业务的建议。6点公文网等通过研究东亚副热带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与我国旱涝的关系,提出3月底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已经由东暖西冷转为东冷西暖,并伴随江南地区偏南风的建立和对流性降水的出现,所以应提早一个月,从3月份就开始监测我国汛期降水和季风。他们的相关成果在国家气候中心得到应用。这只是东亚季风多尺度变率与我国旱涝机理研究应用于气象业务的一个缩影。6点公文网心里总有一杆秤,科研成果的价值大小,不仅在于sci和获奖,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多少实际业务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这是他几十年来从事科学研究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决策服务的无缝隙需求,给天气和气候的监测、预测提出了更高标准。6点公文网与李建平等提出了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新概念,剖析了东亚夏季风的时间和空间非均匀性。例如预测夏季总雨量正常,通常人们会误认为风调雨顺,但如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