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政治《权利与义务》单元测评试题(无答案)苏教版3.法治和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手段,是相辅相成的。()4.违法行为就是指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5.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6.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宁舍钱粮,不上公堂。()8.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9.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10.“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说明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限选1个)(60分)1.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A.学校保护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2.,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由国家制定或认可D.惩治违法犯罪分子3.2010年3月14日上午9时12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的2909名代表按下表决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修正案。这表明()A.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国家法律B.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4.有的诱惑可以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动力,有的诱惑却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面对不良诱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B.坚定意志,予以抵制C.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D.接触、尝试、放任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某班在思想品德课上展开了一次知识竞赛请你也来参与。回答第5—8题。()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B.依宪治国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6.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有法必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可依7.,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A.惩治违法行为B.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C.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D.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8.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需要我们()①政府依法行政②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③制定更完备的法律体系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9.下列人员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A.居住在海外的华侨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C.外籍华人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小尚是个爱开玩笑的同学,经常给其他同学起绰号,有些绰号带有歧视、侮辱他人的意味。老师与他谈心,要求他尊重同学,他却说,我有言论的自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据此回答第10—11题。10.对于小尚给其他同学起绰号的行为,正确的看法是()A.起绰号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对小尚的行为应当鼓励。B.送人绰号,古已有之,完全不必大惊小怪。C.应当提醒小尚给他人取不雅绰号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行为D.学校应完全禁止同学之间起绰号的行为11.对于小尚的“我有言论的自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想法,我应该这样提醒他()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②给人起绰号是小节问题,小节无大害③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④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才能平等相处,才能创造和谐班级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12.当今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的竞争。()A.军事B.教育C.科技D.经济13.张某在商店购买了一台电器,结果出现质量问题,便向消协投诉,经消协调解依法获得赔偿。这个事例告诉我们()①我国法律专门用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③我国法律通过解决权利义务纠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我国法律在本质上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④14.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票同权”()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②有利于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有利于广大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说明城乡居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5.2009年9月8日,因无证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孙伟铭,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