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西学东渐目标导航1.对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原因,了解即可。2.“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常考点,一定要掌握并会运用。3.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和特点,关键要认识。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________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加剧。(2)中国与________的联系扩大。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________。3.代表(1)林则徐:命人翻译了《________》,亲自编译《________》,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写《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主张。4.影响(1)“________”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________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焦点:是否要兼采________变革救世。3.表现(1)洋务派:倡行“________,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________格局。(3)早期维新派:支持洋务派,斥责顽固派。4.评价(1)局限:仅限于要不要学习________的层面。(2)意义:冲击了传统“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派的转变(1)原因:________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2)表现:提出________、实行________的要求。(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2.维新思潮的形成(1)背景:19世纪90年代,________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________的形成。(2)代表人物主张著作影响康有为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宣传________理论②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________相融合《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________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梁启超①宣传________思想,用进化论阐述________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②强调变革教育的必要性《变法通议》名重一时,天下“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谭嗣同①批判________、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②倡导________平《仁学》发出时代的最强音等严复借用________的原理,阐明中国实行________,就会由弱变强的道理《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________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3.论战(1)双方:维新派与顽固势力、________。(2)内容:要不要________;要不要兴________、实行________制度;要不要废“________”、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3)影响: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答案:一、1.(1)鸦片战争(2)西方世界2.外来侵略3.(1)各国律例四洲志(2)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4.(1)开眼看世界(2)独立自强二、2.西方文化3.(1)中学为体(2)政治文化4.(1)西方物质文化(2)夷夏之辨三、1.(1)中法战争(2)改良政治君主立宪制度(3)工商科技政治制度2.(1)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2)①维新改革②儒家经史维新变法①民权君主立宪①专制君权②男女进化论变法维新西方文化3.(1)洋务派(2)维新变法民权君主立宪八股课堂作业(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夷岛”情况,设立译馆,编译出一些有关外国的资料。其中,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的是()A.《各国律例》B.《四洲志》C.《海国图志》D.《校邠庐抗议》答案:B解析:题中关键信息是“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译出的《四洲志》介绍了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故B项正确。A是法律方面的译著;C是魏源撰的;D是冯桂芬的著作。2.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在当时,主要“新”在()A.“师夷”B.“制夷”C.强国D.关心时局答案:A解析:题中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后”“关注世界形势”。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先进人士意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师夷”,其最终目的是“制夷...